文章

民族文化在学校的保护和传承

发稿时间:2015-03-10 00:00:00
来源:光明网作者:孟立军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近年来,贵州和湖北等省依托本省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笔者就此类地方课程的建设以及民族文化在学校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民族地区开设民族文化类课程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凸显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特殊价值;二是将研究的重点由学校层面转向课堂层面。

  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呈现出四种方式——选择、挖掘、传递、创新。“选择”体现为在众多民族文化元素中择取适合学校的民族文化元素。“挖掘”体现为对那些已经消亡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整理和再现。“传递”体现为利用学校教学形式完成民族文化元素的位移。“创新”体现为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保持与时代的适应性、同步性和发展性。

  提高民族文化类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思路。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宏观方面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环境建设;二是在微观方面从课程受众面大和小两个层次做好课程设置的择选工作。

  学生对开设此类课程普遍持积极态度。我们使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后发现,一是民族地区学生对民族文化类课程的开设普遍持积极态度。有83.70%的学生认为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有67.39%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民族文化类课程很有兴趣。二是民族地区学生对民族文化类课程教学基本满意。有56.52%的学生对本校教师讲授的民族文化类课程教学水平及方法非常满意。三是民族文化类课程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其细则还不完善、没有适用教材或教材编写质量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学生对民族文化类课程的态度和需求存在着性别差异。在对民族文化课程是否有兴趣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对体育类课程的期望值显著高于女生。

  对进一步做好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有几点建议:一是要建立民族文化类课程建设保障机制;二是要切实提高民族文化类教材编写质量;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类师资队伍建设。▆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