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那些理工科出身的文艺“男神”

发稿时间:2014-09-19 00:00:00
来源:腾讯文化作者:姚曦 谢飞飞

  
  文学是细腻的、温婉的、动人的、美妙的。与文学相关的人和事,都带着感性的烙印。然而在文学的世界中,还有很多作家却是出身与感性不太相关的专业,今天便跟随文化君一起看看都有哪些作家曾是理工科出身的吧。

  罗素

  转播到腾讯微博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解析】

  看到罗素的介绍,仿佛他的成就更偏向于理科,但除了上述所列出的称号,他还是个文学家,并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选段欣赏】

  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条河,开始是涓涓细流,被狭窄的河岸所束缚,然后,它激烈地奔过巨石,冲越瀑布。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边的堤岸也远去,河水流动得更加平静。最后,它自然地融入了大海,并毫无痛苦地消失了自我。

  ——《怎样变老》

  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厌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味的时候。

  ——《幸福之路》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为什么而活着》

  契诃夫

  转播到腾讯微博

  契诃夫(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代表作《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解析】

  契诃夫以独特、精湛的艺术风格带给我们非常深刻的阅读体验,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曾在1879年获得奖学金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学习。

  【选段欣赏】

  幸福的人之所以感到幸福,只是因为不幸的人们在默默地背负着自己的重担。一旦没有了这种沉默,一些人的幸福便不可想象,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真应当在每一个心满意足的幸福的人的门背后,站上一个人,拿着小锤子,经常敲门提醒他:世上还有不幸的人。

  ——《醋栗》

  安德烈:你在莫斯科,在饭馆的大厅里坐着,你不认得人家,人家也不认得你,你却并不觉得自己是个陌生人。可是在这儿大家都认得你,你也认得大家,你反而觉得跟大家陌生,陌生……陌生而孤单。

  ——《三姐妹》

  人的眼睛,在失败的时候,方才睁了开来。

  ——《手记》

  丁西林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省泰兴县人。著名剧作家。自幼喜爱文艺,在英国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戏剧、小说名著。归国后从事业余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解放以后,长期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在繁忙工作的间隙仍坚持不懈的探索戏剧的创作与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歌舞剧及新篇戏曲等。

  【解析】

  丁西林虽是著名的剧作家,但实际上他于19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选段欣赏】

  吉先生:她说到我不想结婚的话没有?

  余小姐:说了很多。

  吉先生:你知道,我不想结婚。

  余小姐:为什么不想结婚?

  吉先生:因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美神经,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

  余小姐:这样说,还是不结婚的好。

  吉先生:是的,你可以不可以陪我?

  余小姐:陪你做什么?

  吉先生:陪我不结婚。(走至余前,伸出两手)陪我不要结婚!

  余小姐:(为他两目的诚意与爱情所动)可以。(以手与之)

  吉先生:给我一个证据。

  余小姐:你要什么证据?

  吉先生:你让我抱一抱!(释其手,作欲抱状)

  余小姐:(走开)等你再生病的时候。

  吉先生:不过我母亲都告诉我,说你已经答应了做她的侄媳妇,那怎么办?

  余小姐:(得意)那没有什么,我的父母不愿意我嫁给医生!

  吉先生:对,我知道,我们是天生的说谎一对!(趁其不备,双手抱之)

  余小姐:(失声大喊)喔!(老太太由右门,仆人由左门,同时惊慌入,吉已释手)

  吉老太太:什么事,什么事?(余以一手掩面,面红不知所言)

  吉先生:(走至余前,将余手取下,视其面)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

  吉老太太:什么事?什么一回事?

  余小姐:(呼了一口深气)喔,一只马蜂!(以目谢吉)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ohnMaxwellCoetzee),南非白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大学教授。是第一位两度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作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非洲第五位、南非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解析】

  在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的作品中,你能读到关于人类最本真的特质的描写以及关于生存的希望与动力的思考,还有关于人与历史的关系的解读。如此深刻、敏感而又富有洞察力的库切,曾经是名IT男,在上世纪60年代,库切移居英国时的工作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师。

  【选段欣赏】“他和母亲一起坐在一辆长途大巴上。那肯定是很冷的一天,因为他穿着红色的羊毛长袜,戴着有绒球的红色羊毛帽子。汽车的引擎费劲地轰鸣着,他们正朝荒无人烟的斯瓦特山隘口爬行。他手里捏着一张包糖果的纸。手伸出车窗外,糖纸在风中沙沙作响。“我可以扔掉吗?”他问母亲。她点点头。他松开手指。那纸片在空中飞舞着翻卷着。山隘下面是阴森森的深渊,四周环绕着冷冷的山峰。他向下探视一下,刚才飞出去的纸片还在迎风飞舞。“它怎么回事?”他问母亲,但是她也不明白,他一直在想着那张纸片,它孤零零地在一片大空旷之中飞舞。他本来不该扔掉的。总有一天他会回到斯瓦特山隘口,去找到它,去拯救它。这是他的职责:在他完成这事情之前他不会死去。”

  ——《男孩》

  渡边淳一

  转播到腾讯微博

  渡边淳一(JunichiWatanabe,1933年10月24日-2014年4月30日),日本小说家,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作品引进中国后畅销一时,2010年曾荣登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

  【解析】

  读渡边的文字,你很难想象具有如此感性唯美艺术追求的情爱文学大师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随后任母校骨科讲师,当了10年的骨科医生后,他转而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著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目前已出版了130多部作品。2014年4月30日在东京的自家住宅因病去世,享年80岁。

  【选段欣赏】

  凛子说:7岁时,在莲花田里迷了路,日落了,心里很害怕

  久木说:9岁时,让爸爸给我买了一副拳击手套,我高兴得戴着它睡着了

  凛子说:14岁时,第一次穿丝袜,脚在低腰皮鞋里感觉滑滑的

  久木说:17岁时,肯尼迪总统被暗杀,我在电视机旁呆住了

  凛子说:25岁相亲结婚。婚礼当日刚好遇上台风

  久木说:27岁长女出生。工作很忙,连医院也没有去

  凛子说:38岁那年夏天,我遇到了你,我们相爱了

  久木说:50岁,第一次为女人着迷

  凛子说:38岁的冬天和你永远在一起,永远

  久木说:永远...

  ——渡边淳一《失乐园》

  保罗·乔尔达诺

  转播到腾讯微博

  保罗·乔尔达诺,意大利著名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处女作《质数的孤独》获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文学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最年轻的得主。代表作《质数的孤独》、《人体》等。

  【解析】

  在这个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孤独者,比如孤独的旅行者、孤独的思想家、孤独的研究人员等,孤独的滋味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孤独的感觉却很相似,挣扎在孤独中的人,总是绝望地拒绝被世界拥抱,也拒绝拥抱世界,一个孤独的灵魂仿佛只能独行。保罗·乔尔达诺是一名粒子物理学博士,他的这种孤独感也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孤独,在学术的塔顶中,或许无数人都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物理与文学,是理性与感性的对抗,然而保罗·乔尔达诺却将它们完美融合。

  【选段欣赏】

  哪种比较孤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谁也不爱,还是心里爱着一个人,却始终无法向爱靠近?

  ——《质数的孤独》

  越长大,越觉得孤独竟是生命的必然,每个人都是质数列中孤单却特别的存在。或许,说不上特别,也就算个普普通通,再或者说,用"普通"都夸张了些。我们都是那孤独的质数,我们都承受着质数的孤独。

  ——《质数的孤独》

  与人交往都是一样的,就像一盘棋的开局,没有必要别出心裁,那毫无用处,因为两个人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接下来这盘棋会自动往下进行,只有到了这个时候,谋略才能排得上用场。

  ——《质数的孤独》

  东野奎吾

  东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说天王。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奖,东野圭吾从而达成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代表作有《放学后》《秘密》《白夜行》《单恋》《信》《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

  【解析】

  东野奎吾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通常是:情节跌宕起伏、逻辑精巧细致、文字朴素流畅、叙事简练凶狠、故事架构匪夷所思并擅长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你知道吗?这样一位极具想象力的推理小说大神,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曾在汽车零件供应商日本电装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

  【选段欣赏】

  一天中,太阳会升起,同时还会落下。人生也一样,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会像太阳那样,有定时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太阳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里。人害怕的,就是本来一直存在的太阳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

  ——《白夜行》

  那些青春期的脆弱自尊,轻易不得触碰,那极有有可能成为对他或她一生的打扰。我们都曾经历那样纯粹、易碎的青春,只是时光的磨砺已让我们懂得逃避与忍气吞声然后慢慢遗忘自己曾经的青春。

  ——《放学后》

  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

  ——《变身》

  冯唐

  冯唐,原名张海鹏,知名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北京》、《欢喜》、《不二》,散文集《猪和蝴蝶》、《活着活着就老了》、《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三十六大》,诗集《冯唐诗百首》。

  【解析】

  冯唐是个多面手,在作家这个称谓以外,还是一名临床妇科肿瘤专业医学博士,同时还曾是“前麦肯锡合伙人”。

  【选段欣赏】

  我说我许了一个愿,你想不想知道。她说不想。我说不想也得告诉你,否则将来你会怪我欺负你。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在将来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无法安宁。她一言不发,我借着酒劲儿,说了很多漫无边际的话,其中有一句烂俗无比,我说:“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要尘世的幸福。”

  ——《万物生长》

  “茶是一种生活,酒是一种生活。都是生活,即使相差再远,也有相通的地方。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人散夜阑灯尽羹残,土克火,酒病酒伤可以用杯清茶来治。茶喝多了,君子之间淡如水,可以在酒里体会一下小人之间的温暖以及市井里不精致却扎实亲切的活法。酒要喝陈,只能和你喝一两回的男人是不能以性命相托的酒肉朋友。只能和你睡一两回的女人是婊子。茶要喝新,人不该太清醒,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必反复咀嚼。酒高了,可以有难得的放纵,可以上天摘星,下海揽月。茶深了,可以有泪在脸上静静地流,可以享受一种情感叫孤独。不是冤家不聚头,说不尽的茶与酒。在这似茶般有味无味的日月中,只愿你我间或有酒得进。”

  ——《活着活着就老了》■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