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升初“拼爹”是最大的教育不公

发稿时间:2011-09-05 00:00:00
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启越

  如果谁想全面地了解中国当下教育上的种种弊端,那么请他去参加北京“小升初”的“拼爹”游戏。一项原本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体现义务教育基本价值的改革,为何最终成为损害教育公平,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个集教育弊端之“大成”的北京“小升初”之战,实为我们管窥中国教育现状的最好切入口。

  北京“小升初”最初是实行统一考试,重点学校根据分数选拔,给小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与激烈的分数竞争。1986年,《义务教育法》出台后,北京也出台相关政策,要求逐步缩小择优比例,最终实现“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目标,并从1998年实施电脑派位原则。这项改革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也符合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选拔优秀,制造竞争的理念。

  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政策增补,最后这个改革从《义务教育法》的立场逐步退步,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被逐步模糊。隐形与变相的考试已经压倒免试入学,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成为正式制度。在这个情形之下,“小升初”成为家长和孩子的一场噩梦。

  为了能打赢这场“小升初”战争,很多孩子从两三岁时就开始艺术类训练,不断参加比赛拿证书,为了数年后能成为“小升初”的特长生;更多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占坑”,上各个名校开办的培训班,学习难度极高的奥数,为了10%被选中的可能,孩子们付出了100%的努力。

  而家长们比孩子更紧张,不仅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陪同,还得为各种培训支付高昂的学费。一节钢琴课、声乐课少则五六百元,多则上千元,一个特长生就是用钱堆出来的。而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家长从小学三年级就让孩子上培训班“占坑”,四年下来,各种费用计算下来,至少得10万以上。2010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9000多元,孩子“占坑”费用就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4年“占坑”并不意味着就能上名校,心想事成的比例也就10%。还有为了能“推优”,家长给老师送礼,在学生中为孩子拉选票,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谁也不敢把孩子的未来和命运押在不靠谱的电脑派位上。

  而在这些途径之外,还存在一个VIP通道。如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与重点学校通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如北京八中,共建生占到17%。还有“条子生”,一张批条比一个正常孩子几年辛苦要有用得多。数据显示,北京各区现在电脑派位比例都不足半数,而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的比例却在逐年上升。而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利益盘根错节,“小升初”也成为贪腐行为的高发地。

  可以说,各种形式的“小升初”已经不同程度地成为权势阶层子弟享用的通道,上名校越来越成为家长金钱与权力的竞争,本应以改善和促进教育公平为主旨的义务教育,成为强化阶层差距的工具。以前小升初是“拼分”,现在是“拼爹”,单较公平性,已大大退步。

  “小升初”难题乃全国性问题,但北京尤为恶劣。各地都在寻求解决之道,比如上海现行的入学政策就是“公办校就近入学,择校找民办”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升初”中可能出现的弊端,而其他地方也有值得借鉴的模式。很多人为北京辩护,强调北京的特殊性。而我们认为,北京作为首善之区,理应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推行素质教育方面起到“首善”作用,而不是相反。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