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老龄潮来 养老金双轨制何时退场?

发稿时间:2013-01-31 00:00:00
来源:财经频道作者:任彩萍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有关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

  换个角度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需要在心理上和政策上做好准备。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2000年左右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城乡经济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原因,我国有效供养老年人的劳动力更显不足。社会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可谓是社会的幸福的"烦恼"。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发展呈现出起步虽然较晚但是发展较快的特点。更为严重的是,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加坡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已经达到将近10000美元,其他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都在5000美元左右,而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俗语说"未富先老",这更加重了社会老龄化的严峻性。

  老人的增加伴随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将会出现3个甚至2个劳动力供养一个老人,这对我国劳动力的供给、生产、纳税都有不利影响。进一步考虑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尚在完善,劳动力人口中还需要剔除在校生、失业人群、城乡低收入人群和提前退休人群,会带来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极大挑战。

  此外,我国目前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按照现收现付制为主的社会保险体系。老龄化是社会保险现收现付制下面对的最大风险。劳动力作为基数的缴费人数减少而老龄人口作为基数的领取待遇人数的不断增加,会使得社会保险体系尤其是基金的可持续性打上问号。在此背景下,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双轨制"格外刺眼。养老金并轨是日益加快的老龄化社会提出的基本要求。

  当老龄化到来后,老年人收入低,消费高,储蓄率低,则老年人越多,对社会的资本形成和投资越有不利影响。这就是理论上"第一人口红利消失"的主要依据。现实当中,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普遍上涨,逢年过节返乡高峰后城市"招工难"、"用工荒"等社会问题就是老龄化的冰山一角。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可避免,不可逆转也不能推迟。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必须正视老龄化带来的系列挑战,积极应对。结合老龄化社会应对政策,必须出台相关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等政策,全面做好准备,这样从微观上说,我们国家的老年人才可以放心消费,安享晚年,从宏观上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才能更好地协调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