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与其延迟养老,不如补足国企的历史欠库

发稿时间:2012-06-15 00:0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人保部近日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鉴于延迟退休关系芸芸众生之利害,部分民众疑虑风气浓重。人民网的调查显示,93.9%的人反对,2.4%的人接受;而社保专家郑秉文则明确表示支持延迟退休政策。

  延迟退休是否已是大势所趋?坦白说,延迟退休建议有遮蔽真命题和舍本逐末之嫌。诚然,随着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年龄有控制支出、增加收入和缓解养老金支出贫困等多重功效,据估算,如延迟退休可为社保体系每年节约200亿元资金。然而,这些所能想到的现实理据,并不意味着目前只有延迟退休一条路可走,更谈不上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首先,欧美平均65岁的退休年龄有着完善的经济社会体系支撑,如欧美发达的失业保险和最低保障体系,劳动力市场秩序自洽,再就业培训体系完善,就业歧视问题得到有效而较为全面清除,以及公私边界清晰的社保体系等,缓解了高退休年龄的经济社会冲击;而中国当前就业市场存在失范、就业歧视和失业保险低等问题,冒然与国际“接轨”很容易扭曲就业环境,甚至全面压低中国内生全要素生产率(TFP)提高。殊不知,目前全球科技和知识更新速度较高,在就业市场缺乏弹性和老人学习更新能力不足下,刚性延迟退休将削弱劳动市场流动性,妨碍科技和知识更新速度,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内生TFP提高。而这比延迟退休下200多亿元的养老金节支增收,更具不可控性。

  目前中国法定的五项社保缴费之和已达工资的40%以上,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为北欧五国的3倍和G7国家的2.8倍,东亚邻国和地区的4.6倍。如此之高的法定缴费率不仅在国际上独占鳌头,而且早已对私人部门造成了一定重压,牵制其活力,若再延迟退休年龄,让企业为劳动生产率低的老人续缴五项社保,对经济绩效的折损可想而知。

  其二,当前各地日益面临的养老金支出贫困,根源于1997年养老金体系构建前,国企对职工的长期历史欠库,且正是由于历史欠库迟迟未能补足,导致目前单位和个人的养老金长期空转,尤其是单位为个人缴纳的20%养老金成了为历史埋单的补漏基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养老金个人账户本应有资产19596亿元,实际却只有2039亿元,缺口达1.76万亿元,而且单位为员工缴的纳入统筹账户的20%养老金,在目前现收现付制下,各地基本或即将处于告罄,如已提前步入老龄化的上海每年需财政拨付上百亿资金填补缺口。不仅如此,当前养老金空转使本应投资增值的养老金被迫现期支付,养老金账户很难说会保值增值。

  最后,社保体系,尤其是职工社保体系,其产权属于个人私产,参保人与社保机构是委托代理关系。鉴于延迟退休等涉及到关键合同要约的变更,无疑需缴费人认同以及一定的选择自由。单方面修改契约将面临激励不相容性和道德风险,甚至引发缴费人不信任和逆向选择,可能会加剧企业和职工逃保,抬高社保征缴成本。

  进而言之,延迟退休是经济粗放发展模式在社保体系的写真,不会根本上缓解社保支出性贫困压力。正如经济增长的秘密源自TFP的提高,而非要素投入,延迟退休对TFP的提高具有显著负面效应,且并不会提高经济增加值,其更多是一种多取少予的再分配游戏。因此,真正有效缓解养老金支出缺口,本质上依仗TFP的提高,使单位要素资源产出更大的经济增加值,以满足养老金支出所需的资源需求。

  当前与其在延迟退休上大做文章,不如下决心补足国企对社保的历史欠库,并有效推动市场化制度变革,为私人部门提供低交易成本之环境,同时矫枉失范的社保体系,政府基于城镇居民社保和农保等构建公共型的社会保障计划,以满足全民的基本生活诉求,然后考虑职工社保则参考类似于美国的401K制度,实行商业化运作。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