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日进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首次对外公布了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2014年我国GDP首破60万亿,达到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来的新低。
在最新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GDP增速为7.4%,创下24年来新低。中国20多年来保持快速增长实属不易,而此时GDP创下新低更低体现了更多利好内容。
(一)GDP创新低淘汰无效率产业
多少年来,我们常常能听到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我国今年GDP必须保持x.x%以上增速。但是大家往往没有细想过,为何美欧等发达国家每年增长2%、3%依然安居乐业,我们每年低于8%就叫苦连连呢?
有人解释为,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初期,必须要保持快速的增速才能跟上世界潮流、才能让人民生活提高,一旦增速变慢大家就要受到影响。实际上,这种解释表面上看上去很顺口,但实际上逻辑并不强。
真正的原因是我国存在大量无效率、低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这些企业效率低下,微利经营,一旦经济增速低于8%,立刻关门大吉。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都存在这样的企业,但往往是国企更多,尤其重工业企业是重灾区。
在市场经济中,高效率企业不断替代低效率企业,是社会创造财富的不二途径。如果长期由低效率企业把持社会生产,那才是真正的贫穷之源。所以,GDP增速的降低,有利于淘汰这些无效率企业,把他们清扫出去,给新的企业留出生存空地。
(二)摆脱刺激政策,经济内生增长更健康
毫无疑问,中国20多年来保持快速增长,是简政放权和市场经济政策的巨大成功。但从全球来看,大多数新兴国家在发展初期都保持了20-30年的高速发展,如二战后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等等,所以我们的高速发展也有共性。
这些国家的发展,无一例外都是找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用自己的优势和国际需求结合起来赚钱。在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后,再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这条路上,中国的发展也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的GDP是靠放松制度下的企业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刺激出来的。中国问题就在于第(一)点中存在的大量重工业的低效企业,这些企业需要靠外生的刺激才能存活,而不是内生的力量存活。
而这些企业不断受到刺激的输血,占用了社会资源,对其他靠内生发展的企业有挤出效应。所以,GDP不再追求高增长,背后体现了经济逐渐由外生刺激到内生发展的转变,对经济内生增长而言更有帮助。
(三)促进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发展
政府刺激低效企业生存,通常采用多种政策,包括给钱,给业务,给补贴等。给钱就是货币政策,给业务就是财政政策,给补贴就是税收政策。这些刺激政策都扭曲了资源配置。以货币政策为例,补贴需要低利率资金,通常由银行提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银行融资占到社会总融资的九成。
但政府目前不再要求GDP高速增长,着力引入更加公平的融资环境,给企业经营套上更严格的市场约束。GDP创下新低,实际上体现企业融资环境发生了良性变化。
在过去几年,债券融资得到很大发展,银行融资占比下降到六成左右。债券融资相对银行融资,对企业约束更严格,对于还款期限和利率也更透明和市场化,但是,由于国企和地方政府强势,债券融资也往往受到影响,很多时候是银行资金套了一个债券的壳,进入了国有系统。
相对债券融资,股票市场的股权融资是最透明的,对企业公开信息的要求也更高;同时,股票市场还有一个其他市场难以比拟的优势:股权融资具有学习功能。一家信誉差的企业和行业,股票市场会有自身的记忆,下次来融资就有难度。此外,股权融资比债券融资还有更加支持风险投资和创新企业的特点。
实际上,我们从近一年的股票市场也可以看出,发展股权融资市场是政府的大思路,只有股票市场繁荣,注册制和退市完善,才能吸引更多企业来股票市场融资,给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也给社会创新带来希望。
(四)GDP新低体现改革过程加速
以上这三点,都是GDP新低背后的改变,这些改变都是良性的,而非恶性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所有这些改变,都是改革的体现。
对于改革的窗口时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经济繁荣期改革,无痛感利于推进;另一种是在经济下行期间改革,因为不得不改。
从实际的历史来看,改革往往发生在经济的下行期。比较典型的如80年代改革开放、90年代国企改革、近期的经济改革,无一不是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才动手。
GDP新低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即经济改革在加速。因为无论是对无效率企业的淘汰、刺激政策的持续谨慎、融资结构的变化,还是其他领域的改革,在短期内都会对GDP造成压力。
但是,我们要欣然接受这种变化,因为当我国GDP增速长期在10%左右依然感觉经济发展道路布满荆棘时,那就是改革的必要时刻。
结语GDP增速创新低要给予良性的理解,而不是恶性的理解。其背后体现的经济内在变化值得关注,并会对未来长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