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增长9.2%、物价上涨5.4%的最新数据来判断,2011年国内经济并没有出现“硬着陆”现象,但在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无论怎样,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选项。为此,今年的信贷投向就应当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
今年是结构调整关键年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今年我国重要的经济工作任务。近些年来,经过不断的努力,我国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但是,形势发展需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应取得质的突破。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各地以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突出,加之欧美债务危机阴云未散、国内消费动力不足、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结构性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如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加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和就业压力;城镇化水平不高、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影响了内需扩大和发展空间的拓展;资源消耗偏高加大了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因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质的突破,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的迫切需要。即将于本月公布的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将进入实质的操作阶段,与之有关的领域如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改造、现代服务业等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机会。而且,世界银行的这份研究报告称,今年对于中国是一个关键时点,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速或有放缓,但按照“十二五”规划展开的结构调整大幕将真正开启。今年,中国通胀压力有望减少,经济下行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外部环境的恶化,以及房地产行业出现的调整。不过世界银行同时指出,虽然预期中国经济会放缓,但由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真正呈现,使得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值得期待。
去年信贷投放结构合理
2011年以来,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贷款使用效率,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三农”、民生等薄弱环节以及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供给,保持合理的贷款投放力度和节奏,货币信贷增长逐步向常态回归,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具体而言,前三季度贷款增速逐季放缓,前三季度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7亿元。金融机构平均贷款利率逐步上升,贷款结构随着“有保有压”的贯彻执行,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小微企业贷款以及房地产贷款中的保障房贷款则有提速。四季度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有所缓解,银行超储率得到提高,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紧程度的银行间市场利率明显回落,贷款较三季度有所反弹,2011年四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79万亿元,201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47万亿元,同比少增3901亿元,接近年初设定的7.5万亿元目标。就信贷政策而言,首先,2011年信贷调控充分发挥信贷政策指导作用,积极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通过信贷窗口指导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调控等手段,使得贷款增速较2010年降低,信贷投放的均衡性得到提高。其次,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再次,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还有,“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融资状况进一步改善。
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
首先,今年的信贷政策应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引导作用,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督促金融机构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对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继续加大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保障房建设、对企业技术改造等的信贷支持。
其次,不断增加绿色信贷比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应统一思想认识,把支持低碳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金融机构应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彻于信贷工作的各个环节,根据行业信贷政策确定的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行业和企业目录,以及发改委和环保部近年来陆续发布的淘汰企业名单公告,及时调整信贷政策,落实信贷结构调整,提高信贷准入标准,防范因环保问题形成的信贷风险。
其三,加大对产业转移的融资支持,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新的一年,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出口信贷业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灵活运用票据贴现、押汇贷款、对外担保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出口拳头产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开展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国并购。提高审批效率,支持境内企业加大对境外的战略性投资。有条件的银行应充分抓住国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的历史机遇,加快完善全球网络布局,推进境外机构落地经营,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和国际化发展,为本外币信贷结构合理布局,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