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吴睿鸫:税收越减越多 根源在哪?

发稿时间:2011-12-16 00:00:00
来源:证券时报

  2011年,“减税”成为整个年度税务的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调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房产税改革试点、资源税改革及车船税微调,每每“税事”变动,各界无不高度关注,媒体也竞相报道。仔细来看,这些税制变动都透着“减税”的意向。然而,全国税收收入增长仍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

  实际上,“减税”并不是新鲜话题。早在2004年就开始在全国实施结构性减税,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再到增值税从东北试点扩大到全国;从出口退税适时调整,再到内外资所得税的统一;从降低消费税,再到多次提高个税起征点,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接连出台,似乎正成为我国税制变革的主旋律。

  然而,7年多过去了,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大都没有感觉到系列减税所带来的税负减轻、税款变少。相反,我国的税收痛苦指数排名一直名列世界前茅,税收增长速度直线上升。每到年底算收入账时,专家总是站出来,言称税收增长与GDP的增长并非对应的数量关系。如此论调陈旧的说辞,说了多少年。倘若专家们真的让税收与GDP脱钩,既会失去一项重要衡量税负的指标,又可能让税收成为一匹脱缰之马,一路狂奔。

  至于近年来税收之所以呈越减越多的态势,首先是税收制度设计中植入了“增收”的因子。1994年税制变革出台的初衷是舒缓当时财政困境,“增收”则无疑成为制度设计的切入点。囿于征管条件,当时实际征收率仅为50%,这意味着,倘若国家层面要实现5000亿元的收入目标,在只有50%税收实际征收率的条件下,需要事先搭建一个可征收1万亿元的税制大盘子。显然,我国现行税制自出娘胎那天起,就预留下巨大的税收增长空间,为以后连年超收埋下了伏笔。

  随着征管科技的日益进步,实际征收率也随之稳步提升,尤其一些征免条款也跟着经济环境和时间的推移,开始逐渐复活,这更为连年税收任务增长奠定了基础。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和个税以及大小非减持征收个税,这些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税种,一个个都被激活了。

  比如深受舆论和公众关注的房产税,尽管试点初的各种争议已过,但未来扩围仍是焦点。1986年出台的房产税暂行条例中规定,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涵盖经营用房产和自用住房。但在该条例免征条款中有一条:个人所有非营业用房产。这意味着,国家要想全面推行房产税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只有取消免征条款,经国务院审批后,房产税立马可以走遍神州大地。

  从现实语境看,目前我国税负过重,税收增长速度过快,已成为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要控制总体税负规模,参考同类国家的税负,通过立法的方式,硬性规定为GDP的一个比例;同时,更要控制税收增长速度,譬如,硬性规定每年的税收增长速度,要与GDP同步,以实现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税收利益的合理分配,实现税收负担的公平与正义。

  当然,我们在实施结构性减税的同时,还要清理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鼓励企业创新,提高工薪阶层工资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活力,提升国民消费能力,最终实现提升民众福祉,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向前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