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邵启一:中小企业缺钱的原因更值得思考

发稿时间:2011-08-12 00:00:00
来源:价值中国网作者:邵启一

  央行年内多次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的收紧银根举动,似乎已经开始奏效。中小企业缺钱、以及民间借贷火爆等现象所反映的正规市场流动性紧张,正在引发市场人士对紧缩环境来临的恐慌。而紧缩政策是否会造成中小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更是受到了不少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的密切关注。有专业人士撰文,说中小企业现在都非常缺钱,有人甚至断言,加息将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究竟有多少中小企业因资金缺乏而面临破产的命运,因没有可靠的统计数据,笔者自不敢轻易断言。但经思考后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因缺乏资金陷入生存困境的应该只有那些经营不善或经营策略存在重大问题的中小企业。

  从微观层面看,当一个企业面临缺钱的局面时,无外乎出现了这样的一些问题:

  1、已销售的产品,货款暂时难以回笼甚至成为坏帐;

  2、产品滞销而导致大量存货占据了流动资金;

  3、原有的供应商不再赊销供应原材料,导致生产缺乏原材料;

  4、基建项目超出预算无法完工,或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5、因银行收紧银根,企业借新还旧的融资渠道被迫中断,而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6、因实业投资回报微薄,企业将大笔资金投向了金融地产等投机性强的项目,造成生产资金短缺。

  还可以找出其他一些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但常见的问题基本上集中在以上几个方面。显然,这些问题无不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层面存在的问题有关。若承认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则欲探究企业为何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从企业内部找原因是最重要的。

  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产生了巨大的魅力,使得难以计数的人士通过预测准确而在商场搏击中获得成功,同时,这种不确定性也造就了巨大的风险,使得同样难以计数的人士因预测失误而在商场搏击中遭遇失败。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若将其进一步通俗化,就是说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超出自己的财力能够负担的范围。但在提倡负债经营的现今环境中,主要依靠自有资金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了最保守的行为而被普遍唾弃。想想看,连普通人都已经习惯了借贷买房、买车的负债型生活方式,办企业者中就更鲜有能够紧守量力而行古训而谨慎经营的人士了。更何况,雄心勃勃,拥有梦想,希望早日将企业做大做强,本来就是办企业人士这一群体的普遍性格特征。因此,在企业经营中,原本应受到极度重视的企业现金流,恰恰被许多中小企业家所忽视。而让融资变得轻而易举的宽松的经济环境,更是让人变得对依靠大量负债维持经营的方式习以为常。不幸的是,当大量借贷成了企业经营发展无法缺失的依赖时,企业资金链脆弱的软肋也就由此扎下了根。直到紧缩环境到来,才突然发现企业陷入了困境,近乎在裸泳了。

  众所周知,银行等贷款机构向来只做锦上添花的事,而决难雪中送炭。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曾提到,在他创业初期,银行连1000元钱都不愿意贷给他,而许多年后,每当过春节,他就要找个地方躲起来,不是躲债,而是躲着银行老总请他的饭局,因为他们要贷款给他。但实际上这时刘永好已经不再需要贷款了。

  应该承认,我们的不少中小企业都存在经营规模偏小、基础差、产品技术及装备工艺水平低,企业竞争力不强,成长性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大量的中小企业的效率并不足以吸引资金投入,企业的信用也难以受到信赖,企业的透明度又不够可靠。凡此种种不利因素,导致中小企业遭遇融资难实在是太正常了。而且,如果上述不利因素得不到改变,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局面,在可见的将来恐怕都难以改观,即使被社会呼吁了再呼吁。

  从宏观的层面来说,部分企业的破产是对整个经济活动存在泡沫或局部泡沫的一种修正。那些超越自身承受极限寻求发展,导致资金周转不过来,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遭到灭顶之灾,实际上对行业的整合而言是一种促进,对留存下来的企业是一种警示。不少经济学家崇尚完全自由的市场,那么作为市场竞争结果之一的部分企业经营艰难甚至以破产为结局,是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的现象,市场人士不得不面对。只是,在面对的同时,与其呼吁放松贷款环境,更为重要的倒在于认真地深思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

  笔者熟悉一位在深圳经营服装的一家小企业老板,对于他的企业多年来不仅在起起伏伏的经济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而且还有长足的发展,笔者甚为好奇。因为服装业历来被视为是昔阳行业,许多大企业的经营都难以为继,他是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创造佳绩的呢?以下是我们之间的一次对话,从中或许可以感悟出一些对小企业的经营有价值的东西。

  问:许多上市公司都面临应收帐回收困难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答:我基本上都实行款到发货,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因为小企业如果靠赊帐促销,风险是难以承受的。

  问:那么,用这种方式经营,是否会导致客户流失呢?

  答:只要我的服装能够被客户卖出去,他就不会介意是否用现金付款。因为服装销售的利润很高,相对于零售价,我的售价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再说,如果客户连购货款都垫不出,就说明其经营肯定有问题,即使给其赊帐,以后的回款也会很难,就不值得做这笔生意了。

  问:如果生产出来的服装销售出现困难,那怎么办呢?

  答:一般,我首先从设计上去把握当时的流行款式,同时要控制自销部分的生产量,销售地好再增加产量。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某型服装难以销售出去,就立即大减价处理掉,这时是只好认赔的。

  问:认赔的情况多吗?

  答:不少,但由于控制了批次的产量,认赔的总量完全可以由盈利部分弥补过来。

  问:还有无值得一谈的经营方面的其他经验?

  答:在遇到实际情况与设想的差别较大时,要及时掉头。如新开的销售铺面,在三个月内生意额做不上去,我就会将其立刻关门,另找合适地点再开。否则亏损会越来越大,就不好控制了。

  显然,从上述对话中,可以总结出一些该小企业能够生存并获得发展的主要秘诀,那就是:重视企业的自我定位,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保持有特色,控制货款回收风险,控制库存量,同时发挥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严格控制经营上的亏损总额。当然,真正要在经营管理中全面贯彻上述原则,自然是不容易的,否则天下所有的人都可以办企业去了。

  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缺乏,实际上并非是一个新问题。若从宏观层面上去看这个问题,还与行业的产能过剩密切相关。因此,指望政府出面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事实上难以取得真正的效果。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中小企业缺乏资金的本质原因,这才是解决问题最需要走出的一步。常说消费者应理性消费,办企业又何尝不应理性办企业呢?坚持理性经营,注重改善经营管理和经营模式,重视现金流,增加经营的灵活性,将企业的发展建立在自力更生为主的基础上。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有可能不因经济环境的有所改变而陷入困境,才有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关心这一问题的各方人士也只有这样去思考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或许才更有助于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