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梁达:着力培育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

发稿时间:2012-09-12 00:00: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居民消费主要由商品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两部分组成。服务性消费主要包括居民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其他商品与服务八大类消费中用于服务方面的支出。

  居民服务性消费与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是体现人民生活便利程度、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总支出中更多的支出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化,家庭服务社会化趋势愈来愈明显,服务性需求不断上升,服务性消费正逐渐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新亮点。

  一、多因素显示提升服务消费比重的紧迫性

  1、商品性消费需求下滑,提升服务性消费比重成为必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至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比上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

  尤其是目前汽车、家电和居住类商品消费在一些大中城市已趋于饱和,销售增呈下滑趋势。可见,目前居民商品性消费需求已趋于平稳,寄希望于较大幅度的增长已不现实。因此,未来扩大消费的重点应将扩大居民商品性消费转移到加快扩张潜力巨大的服务性消费上。

  2、服务业比重与国际比较差距较大。

  去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3.1%,与发达国家相比(70%左右)仍严重偏低。随着消费拉动作用的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和升级趋势明显。因此,我国服务业具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互补性强等特征又有利于国内跨地区投资并购和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趋势不但不会逆转,反而可以更好地协调起来,这三者水平的提升也必然推动经济增长,并且使经济运行质量上到一个更高台阶。

  3、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服务业具有就业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吸纳各种不同素质的劳动者就业。此外,服务业就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小,与工农业就业弹性相比,服务业就业弹性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从优势上看,服务业就业容量最大。据测算,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充分就业又是激活消费、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美国为例,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力在服务业就业的人数只占总数的50%,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达到了80%,就业的充分曾对保持美国消费的持续旺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4、居民消费能力已能支撑服务性消费比重的快速提升。

  2003-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1%。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增加对服务产品的需求。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形成大规模消费,例如旅游、高等教育、休闲、健身等。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用于此类消费需求的收入比重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当前在我国消费增长中,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在加大,尤其是休闲运动、探险旅游、教育培训、文化消费等服务性消费领域。

  今后几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会增强人们当期消费的愿望和能力。

  快节奏的都市工作与生活,使人们更重视消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消费省时间甚至出钱买时间的情况在都市消费中屡见不鲜。相对于消费的效益性需求而言,消费的效率性需求将上升,即消费者在关注消费的效用和质量的同时,更关注消费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其典型表现是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发展。例如:快餐业尤其是送餐业的快速发展使家庭劳务社会化成为一种广泛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家政服务、家庭医生、家庭病房等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优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大力提升服务性消费水平是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过程。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快服务业产业的提升和改造,积极拓宽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消费热点,创造一个良好诚信的服务性消费环境。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等居民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改善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实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服务消费发展滞后的症结与问题

  目前,在大多数商品都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服务产品仍然存在明显的供给不足,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看病难,买票排队,交费排队……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折射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

  我国的服务业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运输、仓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金融、电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足。此外,服务领域狭小,服务水平不高,也是服务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服务业如不加快发展,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那么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消费环境不尽如人意,抑制了消费。如医药消费中的欺诈现象、食品安全层出不穷等,诸如此类消费对象和消费环境中的问题,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情绪和消费欲望,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行为。

  第二,体制性制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多年来,服务业的许多领域被当作公益型、福利型的事业来运作,导致许多服务性行业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垄断现象突出,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主要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竞争严重缺乏,这些都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服务业社会专业化程度低也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一些企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的各类服务仍由自身承担,使相关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第四,长期分割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导致我国城市化水平偏低,抑制了依靠人口聚集而发展的服务业的健康成长。

  第五,一些服务性行业自身发展不够规范,部分居民消费观念比较传统等,都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第六,部分服务性消费价格过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随着价格的高低波动,居民服务性消费价格尤其敏感。

  目前,部分服务消费价格仍然偏高,特别是在一些文化娱乐场所,电影票少则二三十元,多则五六十元,游乐场所门票达百元左右,大型演出门票动辄二、三百元甚至上千元,这些都对居民服务性消费有明显抑制作用。

  第七,缺乏良好的消费环境。目前,一些地方从事居民服务业的人员大多数是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失业者,接受过专业培训、持有服务业上岗证的人员不多,从业者专业技能水平偏低,提供的部分服务产品质量差,很难令消费者满意。

  此外一些具有较为明显行业垄断特征的社会服务行业(如银行、保险、电信、航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时常出现利用其垄断地位侵犯消费者权益现象,进而影响居民服务性消费需求的扩大。

  三、提升服务性消费比重的潜力巨大

  居民服务性消费比重的高低,是反映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服务性消费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正在被新的观念所取代,花钱买享受、买时尚、买轻松、买健康等正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新趋势。

  未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变为非物质消费为主;生存资料消费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享受和发展资料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体现生活质量的特征。各种高档消费品,如住房、汽车的有效需求上升,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意识将随之大大提高。消费的热点集中在教育、信息、旅游、医药保健、文化等发展和享受方面,并且这个热点将长期存在;消费的服务将追求享受、方便、舒适。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可能带来消费的活跃,消费将出现明显转型。2011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了4000美元,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任,加速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应该看到,提高居民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可以有效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四、今后几年服务消费可能出现的几大热点

  1、教育消费成为长期热点。

  教育消费将成为人们消费中经常性的较长期的热点,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居民储蓄将更多地用于教育消费。这不但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消费需求,而且促进与教育相关的行业发展,还进一步带动图书出版业,计算机教学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教育产业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2、信息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可以坐在家里处理办公室内的经济合同或其他公务,使过分集中的企业、机构分散化。多媒体终端结合了电话、电视、计算机和摄像机的多种功能,构成一个“家庭信息中心”。人们可以通过这个中心获得各类信息,诸如新闻、娱乐、旅游、交通、购物、教育服务等。也可以通过远距离医疗系统治病,阅读电子报纸,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生活与交往方式,将彻底改变社会的消费结构。

  3、旅游消费将成为主要休闲方式。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垃圾、噪声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人们对清洁空气的享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已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所以,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五、尽快使服务性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

  扩大居民服务消费需要从扩大对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入手。当前,应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首先,要尽快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对于一般性服务业,要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类经济参与发展。第三,对于公益性服务业,应创新机制,保证人人享有相关服务。

  1、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服务性消费能力。

  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居民的服务性消费能力,因此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低收入水平居民的服务消费能力,是加快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增长基础。

  2、加大对居民服务性消费价格监管力度。

  部分居民服务性消费价格过高,直接制约着居民服务性消费需求,因此理顺居民服务性消费价格是扩大居民服务性消费的重点。对于部分服务项目,其价格变动要严格实行听证制度,防止随意涨价。同时要积极规范通信行业、医疗卫生业、电影、文艺演出等服务行业的收费行为,将其控制在城镇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居民服务业服务水平。

  提高居民服务业水平,就要加大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做到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保证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对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4、开发网络信息服务,拓宽居民信息来源渠道。

  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电话普及率的提高,手机拥有量的快速进入家庭,现代化的通讯服务已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为此,应不断开发新服务项目,逐步普及宽带网络,开设远程教育、网上各种信息服务等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居民需求,拓宽广大市民信息来源渠道。同时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提高居民的通讯服务消费能力。

  5、增设文体娱乐场所,满足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利用节假日参观游览,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对文体娱乐设施的需求增加。目前正在进行的海河综合开发建设,将为市民提供新的休闲场所,积极兴建文体娱乐场馆,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设施,为居民日常文体活动和外出旅游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满足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