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景区经济怎能如此急功近利

发稿时间:2012-05-02 00:00: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五一”小长假前夕,国内许多景区门票价格“涨”声一片。某些景区甚至出现了高达60%的涨幅。在游客们高呼门票昂贵的同时,不少景区的服务并没有明显改善,宰客等旅游乱象依然存在。

  透过种种的涨价行为,可以看出,许多地方对待旅游资源的态度是错误的。有些旅游部门眼睛只盯着短期利益,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对于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认识不清,也使得游客颇为不满。这一轮多个景区的涨价行为提醒人们:走出图谋小利的误区,还优质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于民,方为正道。

  为什么诸多景区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这个时候涨价?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过去三年的“禁涨期”刚过,景区获得了涨价的“权利”。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算起来,到“五一”前夕,已是过了第二个三年“禁涨期”。一些景区赶紧涨价,有的甚至颇有报复性涨价的意味。

  除此之外,许多景区涨价,也是因为景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过度依赖门票价格。当景区的收入重心都放在门票上,自然会依赖门票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入上升。同时,不同景区间也存在“你涨我也涨”的攀比心理。还要指出的是,由于一些地方财政对旅游财政门票收入存有依赖,直接推动门票价格的上升。

  其实,景区门票不是不能上涨,但不能涨得离谱。众所周知,景区门票并不直接指向景区的价值,而主要是体现维护成本。随着各种价格的提升,景区价格适当做出调整,未尝不可。但目前的问题在于,多数涨价行为并不合适,不是在维护成本上做文章,而是想借机生财,乃至牟取暴利。

  很多人做过比较,与国外许多的知名景区相比,国内景区总体上票价高昂,且每每在假日来临之前“抢涨”意味明显。这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状况。说得难听些,此类涨价图谋小利、急功近利,甚至是杀鸡取卵的做法。而一些地方之所以涨价涨得似乎理直气壮,也多半是无视旅游资源的公共性质——本质上乃是小集体对公共利益的一种“抢劫”。

  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对于景区所在地来说,短期而言,当然是会不断增加收益。一些地方很在乎这样的收益,也满足于这样的收益。其结果,游客们怨声载道,各种版本的“逃票攻略”则四处可见。那么,在经济的逻辑上,这种涨价是不是真的合算呢?或许,于小集体的利益终究是合算的,但对于景区及当地旅游经济的长远利益来说,答案却是相反的。

  一个健康的旅游经济产业结构,应是借助旅游带动其他各种相关的消费增长。如果景区只能通过涨价的方式获取溢价,这样的模式在商业上必然显得苍白。事实上,此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做法,用另一种事实说明了这一点。

  比如在南京,包括玄武湖、中山陵等当地重点旅游资源前几年相继实现免费开放,表面上看,门票收入损失不是个小数字,但是在这些旅游资源免费之后,南京整体上游客量激增,大旅游所带动的各种消费增长,远非门票收入所能企及;又如在杭州,当地著名景点西湖2003年就开始免费,门票收入固然是没有了,但游客量增多之后,当地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手段,所获得收益同样超过单一的门票收入,更推动了杭州市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这两个地方不算小账,算的是大账。

  景区门票的价格,其实也不只是个账目问题,还关乎景区的性质与归属。旅游资源是属于全民的资产,不是某个地方的资产,更不是某个小集体的资产。就此而言,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只能是在景区维护费用的合理成本上下徘徊,而非随意提价。说到底,必须还优质旅游资源于全民,而非在小集体利益的驱使下,侵蚀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