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张丽梅:旅游景区的合作发展

发稿时间:2011-09-02 00:00:00
来源:光明日报

  旅游景区合作特指独立经营的景区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的目的在于提供优质的景区服务,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服务元素及其相关生产要素的重新整合。首先,这种合作是企业之间的合作,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等特定目标而建立的超越正常市场交易而又没有达到市场一体化程度的,以经济交往为主,同时包括技术、资金、信息、人才交流在内的密切往来关系。其次,这种合作是专指景区等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是为了获得“1+1>2”的整体效益。

  景区合作通常分为市场驱动型和政府驱动型,后者在兼顾企业的收益外,还要考虑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问题。再次,这种合作是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在自助游、大众游的推动下,以政府主导为主、以旅行社为重要媒介而开展的合作。最后,这种合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组成,即:从微观来看,景区服务是由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服务元素所形成的综合型产品;从宏观来看,景区服务是以“游、娱”为主要特征的服务产品,需要在宏观领域内与饭店服务、交通服务、旅行社服务等其他服务元素组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旅游景区合作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交易成本理论、范围经济理论、地域分工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科斯提出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并指出交易成本包括支付商品价格的成本、交易谈判的成本和履行契约的成本三部分;后来,威廉姆森提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两个假设,诺斯则发现:在市场机制条件下,企业往往寻求一种比普通市场交易相对稳定的交易方式,一是建立与特定企业的合作关系,二是通过并购、新建、扩建等方式将和自己交易的企业内部化或一体化。

  范围经济分为内部范围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外部范围经济可以看作是某一行业或区域的范围经济,即:随着专业化分工程度增加、创新的复杂性越来越大,企业往往集中于生产某一专门的产品或从事价值活动的某一部分,同时利用自身的技能与其它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参与价值链的全部增值活动。这些专门化的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多样化产品的生产,便可形成行业的范围经济。

  地域分工理论的主体是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之间(或区域之间)出现分工、发生贸易的原因是他们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两个国家在单一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差异决定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和贸易的互利性,区际贸易可以更经济地配置资源,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核心—边缘理论的模型由弗里德曼在1966年提出,核心区是指工业发达、技术水平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的城市集群区,边缘区是指经济较为落后、增加速度慢的区域,其发展依赖于核心区,但是二者之间的边界会发生变化,区域的空间关系和结构也会不断变化,最终达到区域空间一体化。

  总的来看,交易成本理论和范围经济理论侧重于阐释企业之间合作的市场驱动因素,企业是否参与合作取决于其对自身经济利益和管理成本的权衡。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企业一体化的市场效率比较高,但是会增加企业的组织层级和管理成本,还会降低知识、信息等要素的流动速度和企业的灵活性。相比较而言,企业合作则可以稳定交易关系,减少交易费用,还会纠正市场缺陷并抑制交易的内部化趋势,而信息化、网络化为企业跨区域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地域分工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则侧重于分析区域范围内企业合作所产生的经济效率、空间关系:不同景区在合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吸引旅游者,在区域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出更有竞争优势的旅游服务产品;不同景区在资源禀赋和可进入性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空间范围内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出现,如果企业合作能够突出核心—边缘结构中的优势互补,或是规避地缘相近企业之间的替代竞争,是景区合作中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旅游景区合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作的方式、格局都有自身的特征。多数旅游资源跨越县或市的边界,隶属不同景区、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资源分割分管、多头管理的现象很普遍。旅游资源的共生性、连续性客观上要求景区之间加强合作,尽量减少旅游产品的替代性,降低旅游者的交通障碍和经济成本,增加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要求景区积极地与异地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企业等相关部门开展合作,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打造区域品牌景区,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从目前的景区合作发展实践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城市之间的景区合作以强强联合为主要形式,城市内部的景区合作以强带弱为主要形式。城市之间合作的根本优势不在于地缘,而在于资源、客源和互惠互利。因此,城市之间的景区合作也不再囿于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拓旅游客源市场,逐步深入到提高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绩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内部的景区合作主要是以强带弱,其目的在于联合开发出完整、丰富的旅游产品。品牌景区虽然知名度高,但也需要与周边景区合作,扩大当地旅游产业规模,来满足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在行政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合力作用下,形成以资源特色为导向、以交通网络为纽带、以客源共享为目的景区区域合作格局。在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各区域的景区必须联手融入更大的区域旅游合作圈,在资源配置、线路设计、联合营销、日常管理、信息交流等多方面积极合作,并与旅行社、交通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加快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形成规模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