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健全“三重机制”推动非遗从“被动保存”进化为“主动创造”

发稿时间:2025-09-26 13:34:01
来源:绵阳市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改革办

近年来,北川羌族自治县坚持“文旅兴县”发展思路,将非遗的挖掘、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健全政策保障、社会协作、产品研发“三重机制”,推动北川非遗系统性保护、创新性传承、创造性转化。目前,拥有羌绣传统刺绣工艺、羌族草编、口弦音乐等非遗项目108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3名、文物保护单位218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8个,2024年“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自治县立法权,出台《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定管理办法》等政策,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成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发展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禹羌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引导非遗保护工作步入法制化、科学化发展轨道。同时,依托民族艺术团、沙朗协会等力量,采取文旅融合发展方式,通过建立非遗数字台账、出版非遗专辑、创编非遗节目、举办非遗节庆等举措,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目前,20余项文艺作品荣获国家文艺赛事金奖,万人跳沙朗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少年禹传奇》入选四川省“十四五”第三批重点选题规划、四川省重大文艺扶持项目和四川省年度十大动漫IP,2024年北川获评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北川每年还落实文化发展资金2000余万元,推动建成非遗传习所、非遗保护中心等场所40余个,修缮提升碉楼、祭祀塔等标志性建筑100余个,修复提升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新建大禹文化陈列馆和巴拿恰、沙朗恰等羌民俗非遗街区。打破年龄、身份、学历等限制,设立“文旅精英”特殊津贴,授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人才“文旅精英”称号,其中茶艺师吴红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时,通过“非遗+旅游”模式,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薪火相传”非遗传承拜师仪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二、健全社会协作机制,将传统项目转变为创意项目。依托文旅企业、非遗工坊、“非遗创客”等社会力量,举办“非遗+二次元”等创意活动,创新打造实景剧《少年大禹》、情景剧《古羌奇缘》、表演秀《非遗时装》等创意项目;建立全国首个“数字羌文化数据库”,通过VR复原释比祭祀、3D打印羌寨模型等方式,创新呈现羌族文化,为推动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同时,实施“非遗进校园”行动,将爬天杆、抱蛋、推杆等非遗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大课间活动,将草编、羌绣、羌族沙朗、羌歌羌舞等非遗项目纳入学校兴趣课程,创新打造非遗表演“花棒”、民族舞蹈“羌族铃鼓”、大禹故事“智汇讲堂”等创意项目,推动北川非遗传承和发展。2023年羌族推杆项目走进央视《非遗里的中国》,2024年两所学校荣获四川省第三届中小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视频评比一等奖。为拓展非遗保护传承空间,北川还通过优化提升非遗工坊培训基地,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内外非遗交流活动,常态化开展非遗展演,配套开发研学体验课程等举措,建成羌绣、草编、手工茶等非遗工坊19家,带动20余家文旅企业发展,其中草编产业实现年收入2000万元,羌茶非遗工坊入选“2024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名单,2025年羌绣《飞针走线,绘就羌乡“锦绣图”》入选文旅部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
 
三、健全产品研发机制,将指尖技艺转换为指尖经济。充分发挥北川羌绣、羌茶、草编、羌族水磨漆艺等非遗技艺作用,组织本地非遗企业、非遗工坊与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开发具有“艺术性、实用性、实惠性”的非遗文创产品为导向,采取“高校设计+工坊协作+企业成果转化”等方式,将非遗元素融入服饰、箱包、车饰挂件等生活和旅游产品当中,成功研发非遗文创产品3000余种,产品远销美国、英国等30余个国家,实现年产值超5.5亿元。同时,依托非遗保护和传承创业主体力量,通过“居家代工+集中培训”“非遗工坊+电商”等模式,带动妇女、残疾人等灵活就业3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25年5月,“‘三链融合’模式激活指尖经济促就业”入选四川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北川羌族自治县伊珎羌绣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传承羌绣技艺、推动羌绣发展、助力羌民脱贫致富为核心理念的本地企业,在北川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采取“公司+高校+工坊+绣娘”等模式,形成了集羌绣传承、旅游体验、文创开发于一体的产业链,并有效带动500余名妇女和残障人士实现就业增收。目前,该公司有羌绣非遗工坊2个、固定绣娘50余人,成功培育羌绣传承人4人,累计免费培训绣娘2万余人次。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