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2月18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共辽宁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改革(2024)年会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实践高层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本文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的主题演讲。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进行了全面部署。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2025年九大任务第三项就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第四项是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下面就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有关情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必要从全局上把握的形势和2025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展望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2024年回顾
从改革开放的角度看,2024年是重要标志年。主要标志就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应该也是划时代的。《决定》指出两个划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实际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揭开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关于2024年的改革开放,拟重点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重要场合的重要论述、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印发的部分重要文件等几个方面进行回顾。
(一)习近平总书记部分重要论述
1.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有效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2.2024年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中指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3.2024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直面问题。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发展所需,顺应民心所向,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领域的风险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举措全面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增进共识。要充分调动全党全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兴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问需、问计于民,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增强群众获得感、认同度。坚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和改革落实执行力。
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加强改革举措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增强整体效能。相关地方、相关部门、相关领域要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坚决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
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忌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制定好实施方案,做到精准施策、适时适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忌脱离实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先立后破,不能未立先破。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改革落实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见到实效。
4.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其他领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实现纲举目张。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
5.2024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二)中央召开的重大会议
2024年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央开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议。包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深改委会议以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
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7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共2.2万字,除引言和结束语外,有15个部分,分总论、分论、保障措施三大板块。内容条目通篇排序,开列60条。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2.中央政治局会议
2024年涉及或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有6次。
1)2024年2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强调,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2024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3)2024年6月27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拟提请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的文件。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
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会议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4)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到: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破产退出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防止和纠正一些地方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改革创新和公平竞争中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促进利用外资企稳回升。
5)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到:今年以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6)2024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提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3.中央深改委会议
2024年中央深改委召开过三次会议。
1)2024年2月19日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强调: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报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
会议强调,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聚焦主体协同、要素配置、激励约束、开放安全等方面突出问题,补齐制度短板。要根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创新的不同规律,分类加强制度设计,重大改革试点先行。要加强系统集成,对新出台的举措、新制定的制度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要继续抓好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保障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的改革举措,集中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突出改革问题导向,突出各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要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和落实,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形成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的浓厚改革氛围。
2)2024年6月11日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会议时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着眼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会议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尊重企业经营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所有制性质等,分类施策、加强引导。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推动国有企业严格落实责任,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加强对国有资本监督管理。要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3)2024年8月29日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等文件。
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确定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要坚持党中央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要把准改革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要把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增强改革政策取向一致性,主动评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合力。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设立的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了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目的是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要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鼓励先行先试,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4.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2024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从第11次到第18次,共有8次。提到改革开放的主要有4次:
1)1月31日主题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11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5月27日下午主题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第14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3)10月28日主题为建设文化强国的第17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
4)12月9日主题为我国历史上的边疆治理的第18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发挥边疆地区沿海、沿边等优势,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效能。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4年12月11—12日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公报内容有几处提到了改革开放。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二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四是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五是针对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和外部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6.中央印发的部分重要文件
2024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办、国办印发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2024年1月22日)。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支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率先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年7月31日)。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2024年8月1日)。
一是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设定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章依法设定的临时性市场准入管理措施,全部列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二是科学确定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宽进严管,放开充分竞争领域准入,大幅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准入限制。三是合理设定市场禁入和许可准入事项。需要实施市场准入管理的领域,确有必要的可依法制定市场禁入的措施,或者采取行政审批和限制经营主体资质、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经营业态、商业模式等许可准入管理办法。四是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对不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业行业领域逐步取消准入限制。对涉及重要民生领域的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稳妥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养老、托育、助残等行业准入标准。五是加大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力度。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生产力布局,以法规政策、技术标准、检测认证、数据体系为抓手,更好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分批制定和推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2024年8月17日)。
按照创新为要、安全为基,扩大开放、合作共赢,深化改革、系统治理,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的原则,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
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2024年9月21日)。
到2025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初步建立,资源供给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数据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重点行业、地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培育一批数据要素型企业,公共数据资源要素作用初步显现。到2030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更加成熟,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全面建成,数据流通使用合规高效,公共数据在赋能实体经济、扩大消费需求、拓展投资空间、提升治理能力中的要素作用充分发挥。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24年10月12日)。
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扎实,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更加高涨,主人翁地位更加显著,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2024年11月27日)。
一是推进铁路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实施铁路货运市场改革方案,促进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型,支持铁路货运场站依法依规有序开展物流服务经营活动。二是推动公路货运市场治理和改革。综合施策推动解决公路货运经营主体“小、散、弱”等问题,发展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的大型公路货运企业,全面提高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和效率。深入推进货车违法超限超载治理。三是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海关等部门和单位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为核心,整合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建立部门物流数据资源动态互联机制,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数据对接,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关于形势
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形势,在应对风险和挑战、破解矛盾和难题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加强战略谋划。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要从全局上深刻认识和把握好一些重大问题。
(一)要有效把握、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考验和挑战。深化体制机制改,不可能关起门来进行。首先要面对的是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全球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凸显,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不能不令人担忧。正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1.地缘政治。一是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目前有14个国家和地区在打仗。仅去年一年全球就发生了180多次军事武装冲突。俄乌冲突快三年了,目前不但没有停火和谈的迹象,紧张局势反而在升级;中东武装军事冲突加剧。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说法,以色列正在与哈马斯、约旦河西岸反抗力量、黎巴嫩真主党、胡塞武装、伊拉克、叙利亚、伊朗这七股力量进行战争;朝鲜和韩国现在剑拔弩张,大规模武装冲突一触即发;地区冲突多点爆发,长期化、外溢化趋势加剧,与恐怖袭击、社会动荡等联动风险上升。二是全球大选,正在改变政局和国际关系格局,2024年被国际舆论称为“超级选举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重要选举,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选举结果出人意料,这些选举结果对国际政治与经济以及地区安全局势也将产生目前还难以预料的影响。特别是美国总统大选全球瞩目。特朗普回归上台后,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和冲击会有多大,目前还不好说。全球格局很有可能重新洗牌,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加。其操作可能加剧美国内部的政治分裂、增加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改变国际关系格局、影响中美关系等。具体讲:可能会引发美国内乱,加剧美国“建制派”和“反建制派”的对立,导致美国政治势力两极化,政治生态迅速恶化;可能会引发军备竞赛和地缘政治冲突,特朗普是二战后唯一一个在任期间没有以美国国家的名义对外大规模发动战争的总统,特朗普认为美国没有义务对北约欧洲国家、其他盟友国家提供安全保障,这会引发盟友国家对美国承诺可靠性的担忧,最担忧的可能是乌克兰,可能会改变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增加地缘冲突的集中爆发以及各主要大国的军备竞赛;可能会重新开打贸易战,会改变美国的内政和外交逻辑,美国会越来越成为一个追求自身利益的国家,对世界的开放度和容忍度可能会持续下降,特朗普关注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认为外国输入的产品夺取了本地美国人的工作机会,会全面提高进口关税,国际贸易风险升高,增加全球贸易格局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再度上演“退群”戏码,继续坚持“美国优先”保守主义立场,在外交政策中更加现实与功利,进一步推动美国从全球治理体系中撤退,削弱多边合作和协调机制,比如再度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等;可能使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张,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可能会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包括限制中国对美国关键技术的访问,加强对华出口管制等。这只是我们的一些判断。特朗普究竟怎么出牌,最迟也要等到内阁人选尘埃落定,仔细查看这些人曾经的言论、立场与经历,才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不管怎么斗争,中美都应在共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博弈,而特朗普会不会维持这一共识或重建共识,才是我们最关心的。如果共识难以达成,那中国则必须做好万全之策,以应对突变的地缘政治矛盾、贸易秩序变革所带来的冲击。三是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叙利亚局势突变;韩国总统被弹劾;英国多个城市发生罢工示威游行等骚乱等,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也非常大。
2.经济增长。一是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仍未完全走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尽管各国政府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复苏,但增长动力仍然不强,国际贸易和投资一直低迷,IMF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低于过去二十年的平均水平,对未来增长预测也不容乐观,看来复苏乏力、步履维艰。二是增长分化加剧,全球发展水平失衡,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根据IMF数据,2022年全球GDP总量突破100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为57.58万亿美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42.63万亿美元。三是贸易壁垒增加,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明显上升,经济全球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欧洲已开始对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如果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对各国产品普遍增加关税,可能会导致全球贸易格局进一步碎片化,进一步制约世界经济的复苏。四是贫困、粮食问题形势严峻,世界银行预计,全球粮价居高不下将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并使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到2024年底,约25%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将比新冠疫情前更加贫困,在非洲、南亚和西亚尤为明显。目前包括南苏丹、中非共和国、索马里、刚果民主共和国、阿富汗、南非等国家的基尼系数均超过0.6。五是高通胀和高债务问题,全球通胀水平持续高位,根据IMF的预测,2024年全球平均通胀水平将维持在5.8%的高位,同时,全球债务水平不断攀升,截至2023年末,全球债务达到创纪录的313万亿美元。六是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许多发达国家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和高龄化、少子化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劳动力市场,还对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增长潜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七是高福利国家财政压力,一些高福利国家由于社会保障支出巨大,导致财政压力增加,政府常常出现破产险情。
3.科技革命。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超乎人类想象,空前密集活跃。近些年,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以超乎人类想象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堪比火的发现和使用、青铜器发明和使用、蒸汽机发明和使用、电的发现和使用、互联网发明和运用。如果说火的出现使人类结束了入毛饮血的原始状态,青铜器的出现使人类农业文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电的出现引发人类文明一个巨大转折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数经济时代,那么人工智能的革命,特别是生成式工智能的出现,将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一个更新更高层次的时代,这个时代或许可以称作为“硅基”时代。如果说第四次产业革命已经到来,那标志性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过去三十年发生了三个一百万倍,计算机的算力增强了约一百万倍,存储容量增加了约一百万倍,通信速度增加了约一百万倍。前几天美国谷歌公司重磅推出全新的量子芯片Willow(共105个量子比特),在AI圈掀起了海啸级巨震。在一个标准基准计算任务,Willow用时不到5分钟(300秒)神速完成。而如今,世界上最快超算Frontier要完成同样任务,则需要10亿亿亿年,也就是10后面24个0年。这一天文般的数字,远远超过了宇宙的年龄(138亿年)。海量数据釆集、“硅基”超强算力、算法,让人类社会的工作、生活、学习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美国Open AI公司推出的Chat GPT(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和正在颠覆人类对科技的传统认知。AGI何时出现,“硅基生命”会不会取代“碳基生命”,奇点何时出现,出现后会发生什么,对人类社会有没有危害,人类能不能控制AGI,目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工智能将革命性地推动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芯片的科技巨头美国的英伟达公司市值今年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位居美国乃至全球第一。2020年初时,英伟达的市值还只有1450亿美元,短短4年时间,股价上涨28倍。3万亿美元什么概念。超过了德国西门子、奔驰、德国电信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也超过了美国其他科技巨头 meta、特斯拉、Netflix、AMD、英特尔、IBM 等科技上市公司市值的总和。相当于22万亿人民币,是上海市一年生产总值的5倍。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得主都与人工智能有关。物理学奖给了“不是物理学家”的人工智能之父杰弗里·辛顿。化学奖给了用人工智能“对蛋白质结构预测贡献”的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二人就职于人工智能公司谷歌的DeepMind。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给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空前的提升和进步,也由此对产业变革及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生产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这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国与国关系、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百年变局,或许最大的变局是科技革命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革命之变可能是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更大更深刻的变革。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它不仅对自然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也深刻影响着包括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农业、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一是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如热带风暴、飓风、干旱、洪水、滑坡、泥石流、雪崩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对人类生活构成威胁,也对农业、水资源、能源供应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洪水和干旱发生频率提高将损害作物生长;气温升高、气候变潮湿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令多种杂草、害虫和疫病呈多发态势,还威胁草原和牧场载畜能力及用于非放牧体系的饲料生产。二是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物种分布范围发生变化,许多动植物面临灭绝的风险,如珊瑚礁因为海水温度升高而大量白化,森林火灾频发,这些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三是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系统都产生了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可致使包括能源、交通运输系统、信息通信、给排水、环境卫生、医疗健康等基础设施服务中断或完全丧失,渐变式灾害也会改变基础设施的性能。一系列问题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极端天气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乃至生存构成了严峻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合作与改革来应对。
(二)要正视并解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矛盾和问题。深化改革,要有全局视野,要从全局看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还有许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最为突出的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这也会对深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1.不平衡是结构问题。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南北差距、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等都属于不平衡问题。首先从区域差距看,我国经济重心集中在东南地区。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以东南方集聚了全国93.77%的人口,创造了95.7%的GDP)。东部地区人口密度与GDP密度分别是中西部地区的8倍和9.5倍。东部地区人均GDP是中西部地区的1.6倍,虽然没有人口密度和GDP密度的差距那么大,但差距依然不小。东部地区GDP占比连续31年超过50%,而东北地区下降约8个百分点。2023年东北三省的经济总量为59624.49亿元,广东省为135673.16亿元。2023年辽宁省人均GDP为71978.56元,广东省为106986元。近年来,我国南北差距快速扩大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又一突出问题。其次拿收入差距看,虽然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关系有所改善,但2023基尼系数大约为0.467。这个数值表明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这个数值高于国际上公认的0.4的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因此,0.4是国际上公认的基尼系数的警戒线,超过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和不稳定。从状况的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的国际比较看,美国为0.40,英国为0.36,法国为0.32,俄罗斯、韩国为0.31,德国为0.30,意大利为0.27,匈牙利为0.26,瑞典、日本为0.25)。再从城乡差距看,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城镇居民为51821元,农村居民为21691元。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如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城乡更为明显。城市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农村的2.2倍,城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农村的2.7倍,城市幼儿园专任教育人数为农村的2.8倍。
2.不充分是总量问题。从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看,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人均GDP看,我们现在也只有1.2万美元,排在世界第70名之外,甚至低于一些“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更不要说发达国家了。2023年我国GDP约为17.9万亿美元,美国约为27.36万亿美元,相差9.46万亿美元。2023年我国人均GDP为12681美元,美国为82192美元,差距为69511美元。我国还有亿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从减贫情况看,按照人均年收入3200元的我国贫困线标准,我国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基本解决。但按照2022年5月世界银行发布的人均每天低于2.15美元的新的贫困线标准,一年785美元,按人民币和美元汇率1:7算是5495元人民币,按1:6的汇率算,也有4710元人民币。我们依然需要继续努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来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3.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存在不少困难和隐患,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科技创新还存在许多弱项和短板,不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重大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4.气侯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引发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和风险便应对防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5.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规避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
此外,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化解社会矛盾、有效防范和解决社会群体性事件任务还很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虽然这些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但都是影响深化改革的无法回避的突出制约因素。对这些问题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要化解全社会的活力尤其是市场和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的难题。深化改革,必须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的主要矛盾是改革的活力不够,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动力不足。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活力特别是市场和企业的动力,是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我们反复强调制度创新,强调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就是要激发市场和企业内生动力及推动全社会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活力。活力来源于市场,动力来源于企业和企业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市场配置资源就是由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配置资源。企业配置资源说到底要由管理企业的企业家的活动来完成。我们常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处理好政府和企业、企业家的关系。激发配置资源的活力,归根到底必须让企业和企业家有内在动力。实践和经验表明,市场的活力,企业和企业家的动力必须改革开路、法治护航。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把法治精神贯彻到企业家的经营行为和经营环境中,不仅让企业家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经营,更要以稳定产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法律制度,用法律保护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要维护好企业法人和企业家包括其海外的合法权益。企业和企业家的动力不但需要激发,更需要保护。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激发。9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良好的法治环境要胜于任何优惠政策。只有法治成为真正的法治,才能从根本上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的,要“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四)要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回应社会新关切任务艰巨。深化改革,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很期待,全社会也很关切深化改革能带来好日子。期待在参与改革中找到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期待深化改革不断增加收入,特别是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最大限度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期待深化改革能增加就业,使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面对的就业难题得到缓解和解决。期待深化改革能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期待深化改革能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惠及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期待深化改革能够破解困扰老百姓多年的住房难题。期待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是可感可及的、可持续的。期待深化改革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享有绿水青山蓝天,远离各种污染。当然也期待深化改革能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食品安全、出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期待党员、干部在深化改革中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没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期待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等等。满足这些期待,回应这些关切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充分认识、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这种新期待和全社会的新关切。改革,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惠及人民,造福人民的改革;一定是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改革。
三、关于2025年展望
2025年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落实起步”年。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开启新篇章的新的十年。如果说2024年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开篇布局”年,那么2005年就是“落实起步”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强调,要把准改革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要把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
(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任务
《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包括第二到第十四部分,共十三部分52条300多项。从第5条到第56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国防军队等7个领域。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目标是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从2025到2029年只有5年时间。从2025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10年时间。应该说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
1.关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包括六部分,第二部分到第七部分。共24条。分别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7共三条;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8-12共5条;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13-15共3条;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16-19条共4条;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20-23条共4条;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24-28条共5条。如果把关于社会领域的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5条(42-46条)、关于生态领域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3条(47-49条)也包括在内,有32条。占了整个《决定》任务52条的61.5%。
2.关于民主和法治领域改革,包括两部分,第八、九部分。分别是: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29-32条共4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33-37条共5条。
《决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分别作出部署。提出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提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
3.关于文化领域的改革,只有一部分,第十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38-41条共4条。
《决定》着眼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4.关于社会领域的改革,也只有一部分,第十一部分。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42-46条共5条。
《决定》强调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5.关于生态领域改革,也只有一部分,第十二部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47-49条共3条。
《决定》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提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6.关于安全领域改革,也是一部分,第十三部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50-53条共4条。
《决定》指出,要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提出建立健全周边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
7.关于国防军事领域改革,也是一部分,第十四部分。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体系改革,54-56条共3条。
《决定》围绕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出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
此外还包括第十五部分里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结束语里的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等。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
2024年12月11-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2025年的经济工作,布置了9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其中第3项是改革,第4项是开放。一共7+9,16项。
1.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2.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总之。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也十分关键的一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