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管用”的调研报告是这样炼成的

发稿时间:2024-12-16 14:41:41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吕东升

  调查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实现形式,“浅层实施”——摸摸情况,用文字报告反馈一下似乎不难。但是,若要“忠实践行”、达到预期目的,尚需回答和解决好如下问题:如何更好地恪守和坚持实事求是这个“最大的党性”,无私无畏、对党和人民负责,全面、准确地掌握和反映实际情况?如何系统深化感性认识,善于总结、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社会科学理论界和社会智库组织如何摆脱“经院式研究”,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提升作品的生命周期?如何观察“桅杆”,使建言富有前瞻性、创新性、精准性?在“后理论”(特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多媒体”时代,如何改革写作方式,善用修辞手法,改变语言文风“骨化”面孔,使读者爱看、愿看、看得下去?回答和解决好这“五个如何”,对于深入践行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就是笔者动意编著本书的缘由和初衷。

  顾名思义,本书是侧重介绍方法论的。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综合篇”,下篇为“分类阅鉴”篇。通观全书,在介绍方法上体现了“三个结合”。

  第一,阐述调查、研究与写作相结合。本书名虽定为《精品调研报告是这样炼成的》,但不能只谈撰写。因为善于调查掌握实际情况是基石和前提,善于研究厘清思路、把握规律是思想的升华。马克思正是作了终生的调查研究并投入实践斗争才写出无产阶级的“圣经”——《资本论》这部巨著的。毛泽东同志正是作了45天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才产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论十大关系》的。凡公文、理论文体“大家”,或者“大格局”的笔杆子,都是调查研究的大家!离开调查研究去单讲写作,出不了思想,那只是“文字匠”“爬格子”而已!因此,本书在上篇“综合篇”中,先谈怎样调查,再谈怎样研究,最后以主要篇幅谈怎样起草精品报告;在下篇“分类阅鉴”的每一篇精品报告“导读”中,也大体以此思路择要阐述。

  第二,共性与个性阐述相结合。这里言及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调研报告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相对于文学作品、纯理论文体或者公文中的讲话、政策性文件等文体而言,在对调研的倚重程度、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语言文风等方面有其共性要求。但是,这种文体按时空逻辑划分,有前瞻调研、现实调研(工作研究)、战略调研;按工作意图划分,有总结经验、问题调研、典型推广;按选题范围划分,有综合调研、专题调研;按调查涉足地划分,有赴外考察、本地调研;按调查与研究的侧重点划分,则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细分的这些子系族报告在写作上又有不同的个性特点。

  第三,理论阐述与实证演示相结合。理论阐述抑或经验感悟能给人以定性、定论、定见或明悟,实证演示则能给人直观、具体、切实的感受。总体上讲,本书上篇侧重理论阐述,下篇侧重实证演示,是两个板块的结合。对于局部一些抽象事物的表达或者需要形象概括的事物,则将两个板块融合起来。譬如,在上篇“精心起草精品调研报告”这一部分,就列举了“递进式”(纵向思维)、“并列式”(横向思维)、“复合式”(前两者兼而有之)三份起草提纲,用于集中诠释获奖调研报告是怎样遵循谋篇布局五条原则的。在下篇“分类阅鉴”的第四部分绘制了一张示意图,清晰地表明了调研报告的前瞻和创新;“分类阅鉴”的第二部分绘制了一张“文化建设两重性示意图”,就方法论而言,是领会党的文化建设方针政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本书旨在助推提升调查研究和写作能力,使调研成果、公文和理论文体成为精品。报告的重点、难点在于创新,其生命力也在于创新。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实践之树常青,而方法论是相对守恒的。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委原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