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多维度优化和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发稿时间:2024-11-20 14:43:54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刘晋祎

  202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要求“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提高家居适老化水平”“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老年人口众多,养老服务需求总量大,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加速涌现,不同地区养老服务发展还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现象,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的新问题持续逐步凸显,对养老服务的运行方式、服务样式、链接形式、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这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加快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整合养老服务供给要素资源,推动养老服务聚合化发展。养老服务供给要素的凝聚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关键环节,事关养老服务供给效能的整体提升。当前,按照养老服务资源的来源进行划分,现有的养老服务资源主要包括社会直接性养老资源、社会间接性养老资源、地方政府提供的养老资源、共享型养老资源、社会组织资源、嵌入性养老资源等。从资源功能上来看,现有的养老服务供给项目主要包括生活照料、餐饮服务、助洁助浴、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短期托养、精神慰藉等。针对上述养老服务资源要素的凝聚整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统筹考虑。

  首先,统筹处理养老服务供给资源的整合优化问题,提高养老服务要素的共享性,避免条块化、分割化等空间限制所造成的养老服务资源效能低下问题,推动养老服务资源结构优化升级。

  其次,强化地方镇街在凝聚养老服务要素方面的作用,对镇街内的医疗服务资源、养老服务资源、康复服务资源、预防保健服务资源等进行优化配置,注重各类康养医养资源要素间的融合和衔接,将比例结构、组合配置、衔接端口等方面作为推动养老服务要素聚合化的参照点,推动形成养老资源系统化运行格局,提高养老服务要素配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最后,做足做实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注重发挥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承载体作用,针对社区内部的失能型老年人、失智型老年人、半失能型老年人、高龄老年人、自理型老年人、健康老年人等类别的比例结构来界定社区养老服务圈的重点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对象需求的侧重点,推动街道社区养老服务圈的要素供给与社区老年人群的主流需求相匹配,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圈要素的系统化运行和整体性作用发挥。

  激发养老服务供给动力,推动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高效可持续运转,是当前养老领域所需要改革攻坚的重要议题。如何在已有的养老服务供给资源基础上,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运行并精准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对此,可重点考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供给体系过程中,坚持政府监管下的市场化运营理念,结合地方实际,测算运营主体的各项成本和市场空间,确保养老服务运营主体盈利有空间、服务有保障、运营可持续。

  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激发养老服务供给动力的重要途径,促进养老服务供给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体系之中,为满足老年人需求提供更为广阔空间,既要注重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又要拓展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重点打造康复器具、医疗保健等产业,为精准满足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产业支撑。同时,依托特色医院推进医养学科建设,形成品牌效应,带动相关康复和养老产业的发展。

  探索将养老服务纳入地方考核指标体系中,鼓励地方将养老服务作为高质量发展考核和改革攻坚考核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来设计谋划,增强政府相关部门和镇街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的动力,将养老服务在落实民生事项中的重要地位立起来,将养老服务在提升城市品质中的重要地位立起来。

  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资源动员和政策倡导作用,重点发挥助残社会组织、涉老社会组织等在情感凝聚、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并探索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培育机制、项目化运作机制和有序竞争机制,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社会组织方面的力量。

  突出养老服务供给特色,推动养老服务品牌化发展。不同地域打造特色化的养老服务品牌,有利于提高养老服务美誉度和群众认可度,也有助于形成养老服务供给的标准体系,产生示范引领效应。对此,需要考虑从老年人需求评估、老年幸福社区、评估监管等方面进行品牌化打造,形成协同高效的养老服务品牌系统。

  在打造老年人需求评估品牌方面,引进国内专业化的老年人需求评估系统,明确老年人在不同阶段的养老服务需求程度,从健康项目体检到养老服务方案匹配,实现一条龙服务。同时,做好老年人的基本家庭信息、老年人生理状态、服务需求层级等各方面的基础性智慧收集工作,将其作为各地养老服务规划的重要参照,构建养老服务精准匹配标准化系统。

  在打造老年幸福社区品牌方面,以老年人的需求指数和幸福指数为参照设定幸福社区的各项指标体系,明确着力点,以原址安养为主体,以养老机构为补充,鼓励互助养老,以社区为单位开展邻里结对共建活动,激发自理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贡献意识,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和社区互助服务,倡导老年人建立起相互照料的关系,实现老年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搭建起社区之间养老互助网格。同时,注重社区养老的智慧化体系建设,对社区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按照线上、线下相呼应的原则,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集康复、护理、娱乐、旅居、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乐养体验。

  在打造评估监督品牌方面,围绕老年人的多层次、个性化养老需求,设计集服务质量评估、照护服务计划、基本服务事项、延伸服务事项、信息反馈体系、动态调整机制等内容为一体的养老服务行业评价标准、参照体系和发展意见,构建基于老年人康养、颐养、和养、乐养需求为一体的动态评估监督体系。

  建强养老服务供给队伍,推动养老服务队伍职业化发展。养老服务专业队伍体系建设,是影响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为此,养老服务队伍体系的完善需要从多个维度共同发力。

  探索完善省市区三级多层次人才队伍培育和扩充体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探索建立市区两级职业经理人和养老护理员人才储备池,鼓励部分先进地区与对口协作地区开展养老护理员人才培育工程,选招一批有志于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年轻人员,进行专业培育,为养老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人才支持。同时,支持地方设置引才专项,统一从专业院校进行集中引才,重点瞄准业务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此外,还要探索拓展养老领域的实习站点,与地方的相关院校专业学院联合建立实习站点,实现护理院校与养老机构之间的良性合作。

  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美誉度和专业技能性。探索实行各养老机构会员轮流主持制度,全方位提升护理员的职业美誉度、社会认可度和自身荣誉感,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养老护理员职业群体。同时,广泛开展心理培训,与总工会、高校、智库等相关部门协调,充分利用相关单位的师资资源和专业特长,联合开展相关培训讲座和系列心理课程,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心理调适能力。

  整合养老志愿服务资源并建立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在省市层面出台相关意见,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社区网格管理体系中,采取“一带多”的方式,由一名网格长带多名社区助老志愿者,形成较为稳定和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团队,为本网格下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实行志愿服务定期预测机制,在精准了解实际养老服务需求基础上,制定志愿服务的内容项目,保证服务内容与老年人需求相统一。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