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4日,卫生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警务室,重点科室24小时监控。通知发出后,有的医院医护人员戴头盔上班,保安人员穿防弹背心上岗。笔者认为,这不仅无益于医改,反而会将医患关系二元对立化。医改,应该把消除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源作为目标。从媒体报道的不少案例来看,医患纠纷大多数是因“医药不分”和“信息不对称”引起的。
医护人员被称作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自古以来就被看做是最圣洁的职业。可这些年来,“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充斥着社会各个角落,医院也未能幸免,医药暴利、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等不道德的医疗现象广遭诟病。
2008年9月,我因腹泻到医院检查,还没等我把病情说完,医生就开出了内镜检查申请单,并开了200来元的泻药。第三天,我按约定的时间到医院做内镜检查,交了230元的检查费,大约6分钟检查完了,内镜检查报告单上诊断为“乙状结肠直肠炎”。大夫说需要治疗3个月,药有吃的,有灌的,有塞的。我告诉医生说,只在国内停留一个星期。医生便给我开了一个星期的药,说如果见效,走的时候再把3个月的药都开出来带走。一个星期的药花了800多元,吃完后病情并未见好转,出国时也就没有带药。到喀麦隆后,我在西北大区Widikum驻地附近发现有家医院,在这家医院检查后,医生给我开了两种药,说很便宜,不收药费了。吃了一天,病情明显好转,吃完三天的剂量,腹泻彻底好了,至今未复发。假如我在国内治疗,需要3个月的疗程,药费一万多元,还不见得能痊愈。
人都有利己心,仅靠道德力量很难阻止人对私利的追求。中国医院既卖药又开药,多数医生的收入和开出去的药费与检查费挂钩(也就是拿一定比例的提成),医生为医院创收越多,拿到的提成就越多,为此,医生给患者多开药、开贵药,让患者进行很多不必要的检查,动不动就住院,这对医院和医生来说,可谓是“双赢”。
我去过欧洲、非洲不少国家,他们的医院几乎都采取“医药分开”,医院只管诊断和对住院病人的治疗,患者在门诊看完病后拿着处方在大街上任何一家药店买药。这样做,就是防止黑心医生为从药品上获利而多开药,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或给政府医保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从医疗信息角度来讲,患者与医生相较,本就处于劣势。什么病,病的轻重,如何治疗,治疗效果,这些信息都是由医生提供给患者的,患者到了医院就由医生“任意摆布”了。遇到有良心的医生,会如实告诉你这些信息,采取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不是最贵的治疗方法。我二嫂的哥哥是位返聘坐诊的退休医生,他说,有时患者根本就没病,是心理作用认为自己有病,在退休老人中这样的例子很多。退休了,没什么事情做,天天想着延年益寿,再加上电台等媒体上无良医生的讲座忽悠,总感觉自己有病,便常往医院跑。遇到这样的“患者”,他就实施“安慰疗法”,开点维生素、谷维素之类的药物,“患者”认为看了专家门诊,就得到了安慰,放下了心理负担,“病”也就好了。
如果遇上无德医生,没病也说你有病,小病被放大,给患者造成心理恐惧。患者为了活命,才舍得大把大把地给医院掏钱,做各项检查,开上一堆药。其实这就是一种诈骗,是医疗诈骗。
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很容易被一些医生误导,认为看病花钱越多,效果越好。其实不然,美国华盛顿中心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治疗效果与医疗费用的高低没多大关系。研究还表明,在医生罢工期间,患者的死亡率反而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在18%-50%之间。
就拿癌症来说,现在的一些治疗方法并没有多大效果。美国联邦医保开支的40%花费在癌症药物上,但半个世纪来,美国癌症患者死亡率一直是2‰。化疗并非对所有癌症都有效,美国和澳大利亚针对癌症治疗展开了一项全面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癌症患者中,发病5年内的存活率约为63%,化疗仅能提高2%的存活率,而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软组织肉瘤、皮肤黑素瘤、胰腺癌、子宫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等没有任何效果。肿瘤医生是收入最高的一类医生,他们的过半收入都来自化疗和销售药物的提成。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医生明知医治无效还劝说患者花费高昂的费用继续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最后落个人财两空,这当然很容易激化死者家属对医院的不满情绪。
从以上分析看,“医药不分”和“信息不对称”是医患矛盾的温床,患者掏了很多冤枉钱,却没有被医好,由此发生冲突。为此,医疗改革必须把“医药分开”和“信息对称”列入改革目标。
“医药分开”很好实施,禁止医院对门诊患者卖药(欧美国家的医院门诊只诊断不卖药),患者凭医生处方可在大街上的药店买药。在美国,“信息对称”则靠卫生部门及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发布医药医疗信息,规定医院在大厅和各科室醒目位置上公布这些信息,让患者有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避免被不良医生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