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表明,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并非完全由民营企业绝对自主。在实践中,它往往受制于政府规制、社会舆论、营商环境、政策变动等外部因素影响。该报告着眼于民营企业自身,以民营企业为行为本体,剖示其路径选择的基本机理和规律,以此提高民营企业在发展路径方面的责任意识和智性水平——相较于所有“外因”,这或许更具根本性、决定性。
课题特约指导、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忠明在结题会上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情况和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及基本结论。他表示,报告研究过程中获得三个认定:古圣先贤几乎都有路径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强烈的路径意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赋能企业在路径选择方面走上正确的方向。
王忠明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民营企业选择不同的经营之路,从弱到强,走向成功。但是,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路径上存在沿袭老路、捷径取巧、误入歧途、背道而驰等问题。
结题研讨会上,全国工商联原主席黄孟复表示,五千年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考验与锤炼,一定能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继续与时俱进。中国的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伟大的变化之一,民营企业不要因为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而躺平、怨恨,而应该从自身做起,思考如何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如果民营企业能够把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民营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从小处讲,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素质,明确了发展方向;从大处讲,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商业文明缺少不了民营企业素质的提高。
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在会上表示:三份研究报告构成了信心、目的、行动路径三部曲。它的主要核心就是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企业家现实当中的命运、工作、创新创造结合起来,这样的研究有现实意义。经历三年疫情,加上经济下滑,企业面对困惑,从自我突破入手,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从自身,从内心,从自己的历史,从自己的发心等方面向内求,这对解决困惑非常有价值。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创始人白立新表示,过去三年,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吸纳了上百万的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经典爱好者,学习了十部经典。一部经典学习一百天,三年时间学习了阳明心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庄子》《史记》《素书》以及《尚书》,使得企业家们有一次系统学习中华经典的机会。企业家把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商业实践相结合,在这个探索之路中收获颇丰。
浙江华联集团董事长、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徐爱华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她自1983年创业至今40年,2017年的时候,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本想从此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但是,学习了中华文化,“自己的人生蜕变与企业的一路转型升级,都佐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民营企业家的内在力量”。她说,现在自己是“百战归来再学习,学习悟道再百战”。
宁夏百瑞源枸杞股份公司董事长郝向峰也表示,三年前他走进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学习传统文化,重新思考这一辈子活着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做企业、经营企业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重新找到了企业发展的真正使命—杞福天下,幸福万家。”通过三年学习,团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凝聚力、向心力、战略的协同能力都有提升。
很多企业负责人在发言中均表示,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找到了发展方向,找回了信心,找到了解决困难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