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率统筹,培育重商兴商“强磁场”
以打造“投资衡东,诸事亨通”营商环境品牌为引领,坚持整体布局、联动推进,培育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以联席促联动。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建立由县纪委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双牵头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分管副县长兼任优化办主任。县纪委专门成立整治办,与优化办“实体化”协同作战,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是以呵护促成长。全县一类会议邀请企业家代表参加,安排前排就座。每年对表现突出的企业家进行表彰激励。设立企业家接待日,每月8日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接受企业咨询,推动企业、政府“双向奔赴”。同时,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打通企业问题反映通道和政府部门快速响应、解决问题反馈信息通道。
三是以减负促增效。紧扣“一金一药两材三特”七大重点产业,健全完善县领导驻企联点帮扶制度,常态化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行动。强化政府履约承诺兑现,定期研究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落实失业保险“免申即享”,搭建网上中介超市,制度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二、高精度对标,升级惠商护商“服务器”
把企业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千方百计助企纾困解难。
一是紧盯改革目标,在政务服务上提速。以“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活动为契机,县级领导围绕民生政务服务高频事项、群众“急难愁盼”事项、重点难点事项全面体验办事流程,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行超期默认、容缺办理政务服务机制,推行工业项目建设“先建后验”模式,项目开工报建审批时间由平均40天减少为5天,审批事项由31项压减为3项。对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消防、人防等6项验收事项实行联合办理,并由住建部门牵头,实行“四个一”联合验收模式,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缩短22天。在政务服务大厅增设“政企通”专席,24小时受理企业诉求,承办单位实行“1天内启动核查,5个工作日回复”,快速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紧盯服务指标,在项目建设上提效。建立重点项目“1+8+N”协调指挥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总谋划、总调度、总攻坚。创新一企一策、一项目一专员、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办理项目管家机制,总投资逾180亿元的燃气发电、绿色低碳盐碱、泵业智造、印章文化等重大产业项目全面推进。2023年上半年,重点项目同比增长26.77%,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五制一平台”综合得分均排名全市第一。
三是紧盯法治航标,在权益保护上提质。开展行政执法专项评议,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企业赋“码”保护机制,推行企业挂牌保护制度,首批对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重点企业实施挂牌保护,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县法院建立现代化诉服中心,推出“执行立案无须提交生效证明”等便民措施,实现案件“当场立、自助立”。对全县84个重点项目派驻“项目警官”“项目纪检监察员”,严厉打击“三强三霸”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高标准保障,优化亲商利商“生态圈”
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开展营商环境大评议、大调研、大整治、大考察、大巡察、大测评等“六大行动”,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环境。
一是全覆盖加强监督。运用好“互联网+监管”平台,做到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坚决落实涉企检查备案制和重点项目服务监督管家制度,严查“小鬼难缠”、执法不公、明进暗不进等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在全市首创“百企评百岗”评议活动,邀请企业给全县职能单位和职能岗位现场打分,排名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须上台表态发言。
二是全过程督导检查。对政务服务一级指标长单位、要素保障单位开展调研督导,当场交办整改事项。对政务服务指标长单位、指标责任单位进行专项督导,清单化交办问题,限期整改、挂账销号。
三是全方位激励问效。深入开展优化干部作风三年行动,广泛开展“五比五看”揭榜竞优活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先后出台“十条铁规”“九条硬措施”,推动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优化”。将营商环境考核测评结果与单位党政“一把手”评先评优、班子成员交流使用挂钩,与支持村(社区)的专项拨款挂钩,奖优罚劣。同时,建立干部实绩档案,干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向营商环境、项目建设一线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