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行业扩容后全国碳交易金额将有较大提高

发稿时间:2023-02-18 10:34:17
来源:中新经纬作者:常纪文

  在“双碳”目标要求推动下,中国碳市场稳步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额已突破百亿元。而随着未来多地政府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民航等非发电行业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又将对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目前全国碳交易以大宗协议为主,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吗?就此,中新经纬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中新经纬: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逾5088.9万吨,总成交额28.14亿元。您如何看待这一成绩?

  常纪文:中国全国性碳市场发展才刚刚起步,很多制度还不成熟,而且交易的范围也仅限于发电行业。加上我们处于发展中阶段,按照发展中阶段的价格来计算,28亿元的成绩来之不易。

  中新经纬:交易数据还显示,目前全国碳市场交易以大宗协议为主,占比达87.8%。为何会如此?未来这一趋势是否将持续?

  常纪文:市场刚开始活跃程度不高,进一步活跃需要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所以目前以协议为主。像股票交易一样搞竞价交易需要更多市场主体,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今后协议交易也还会存在。不过,随着参与交易的行业越来越多,企业越来越多,以后挂牌竞价交易也会逐步增多,而这种交易方式可能也更加及时有效。目前欧洲就主要以竞价拍卖为主,以后我们可能也会这样,这是跟碳市场的发展阶段、市场的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的。

  中新经纬:上海联交所的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每日收盘价在41-62元/吨之间,所有交易的成交均价为45.61元/吨。而2021年全国碳市场交易每日收盘价在40元-60元/吨之间波动。您如何看待碳市场交易价格的超稳定性?

  常纪文:从价格波动来说,这其实已经很大了,波幅达到50%。而且关键要看当前碳市场价格是否和中国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不能因为碳交易阻碍经济的发展,碳交易既要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要促进碳减排。未来,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随着碳减排力度的加大,碳指标可能会越来越稀缺,价格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另外,跟国际上的碳交易价格接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参考欧洲的价格来确定中国的价格,中国的一些企业就干不下去了。所以碳交易价格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定得太高,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是不行的。我们要实现双赢,既要坚持碳排放,也要实现既定经济发展目标。

  中新经纬:从数据还能看出,2022年11月、12月碳市场的成交量分别为730万吨、2625万吨,两个月总成交量占年总交易量的66%。为何会出现这种比较集中的现象?

  常纪文:这主要是因为年底的时候需要交割,算总账的时候交易需求主体会增多,价格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中新经纬:目前,北京市已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民航等共八类非发电行业企业纳入2022年全国碳市场名单,未来多地政府可能会跟进。这将对2023年的全国碳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常纪文:这符合生态环境部“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的要求。从一个行业扩展到九大行业,可以预计2023年、2024年,全国碳交易金额应该会有较大的提高。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未来可能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交易的区域全球最大;第二,交易的配额全球最大。

  这将为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发挥交易应有的作用,因为交易既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从整体上减少碳排放。不过,未来碳市场还是要和碳减排相结合。碳市场不是碳减排的唯一方式,今后我们还将要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能源的绿色低碳化、工业减排、农业减排、交通减排、建筑减排等方面发力。减排是未来最重要的,而碳交易只是作为促进减排的一个辅助经济手段。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