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径破冰,布好发展曲线。联泓新科位于滕州市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是一家新材料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十年来,联泓新科从一张蓝图、一片荒地成长为上市公司500强,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依赖,靠的是顺应改革大势,摆脱惯性思维,大胆探索、敢闯敢试、务实推进。一是找准方向落子,跑出“联泓速度”。创业之初,联泓新科着眼化工行业未来发展,针对我国新材料产业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的问题和部分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选择在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领域进行落子布局。在枣庄、滕州两级市委市政府和联泓新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从2012年5月开工建设到2014年11月建成投产,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创造了行业内同类大型项目建设周期最短、一体化开车一次成功和连续运行时间最长的记录,被誉为“联泓速度”。二是瞄准上市目标,逐鹿资本市场。联泓新科投产以来,把逐鹿资本市场作为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手段,按照战略1.0规划布局,瞄准进口依存度大的产品,坚持走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路线,加快推进运营管理和上市工作,2019年6月在证监会首发上市申请,2020年12月,投产运营仅六年,即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市值最高突破千亿大关。三是专心专注主业,打造卓越企业。联泓新科做新材料不是蹭概念,而是真正为企业赋予新材料属性,顺势而为做强做大主业,主要产品EVA光伏胶膜料、EVA电线电缆料、PP薄壁注塑专用料等,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2021年被评为“中国卓越管理企业”。上市后的联泓新科,正沿着战略2.0的目标,全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加快打造在新材料若干细分领域领先的产业集群。
二、格局塑造,筑强产业矩阵。一路走来,联泓新科聚焦新材料领域,依托中科院的原创技术、联泓团队的运营能力、国科控投的资金支持,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做足做活基金、基地、基业“三篇文章”,矢志构建“创新联盟+转化平台+产业基金”发展模式,聚力打造高端化工优良产业生态。一是联盟赋能,打通创新链。针对新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难题,联泓新科依托中科院的科技资源,联合国科控股与多家中科院相关院所,成立了中科院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联泓新科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构建新材料产业化体系,助力解决新材料技术和产业衔接不畅的问题。目前已获得授权专利141项,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项。二是平台转化,打通产业链。联盟充分发挥产业化平台作用,将中科院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成果,在滕州化工新材料中试及产业化基地进行转化。目前已成功打造出一条完整的高端烯烃深加工产业链,其中甲醇制烯烃(DMTO)和烯烃分离技术,成为国内首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打通了从煤到烯烃的产业链。三是基金引导,打通资本链。国科控股与枣庄市、滕州市共同发起新材料产业基金,为关键战略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前沿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等方面的新材料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打通资本链的“任督二脉”,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文化引领,凝聚团队力量。联泓新科的快速成长,靠的是优秀的战略制定能力、卓越的执行能力和团队的创新能力,背后是企业文化的支撑。一是培育核心理念,铸牢企业之“魂”。联泓新科将坚持创新和追求卓越刻入企业文化的DNA,培育打造了“求实进取,创新专注,分享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这种文化的生命力,有力推动了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开辟未来、走在前列。公司连续多年上榜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山东省新材料产业领军企业等。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发展之“道”。联泓新科将管理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已开展的工作,定期“复盘”总结,通过多层次培训、员工恳谈会等,研究利弊得失,更好地将过去的经验教训转化为企业的财富。用好“发动机”理论,通过激励措施,将部门考核与员工薪酬奖励、职位晋升挂钩,以较小成本让员工持股,增强员工自我驱动能力,打造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命运共同体。三是健全培训体系,夯实人才之“基”。联泓新科瞄准人才第一资源,创新开展了案例分析、沙盘模拟、厂区实习、一对一师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入模子”“泓星”“泓才”“泓杉树”等多层次的人才培训架构。通过核心高管言传身教,给年轻人才压担子、传帮带,让承担不同岗位角色的员工在成长中实现价值认同,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四、服务保障,做优营商环境。围绕构建“法治公平”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枣庄、滕州两级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新模式,全力为联泓新科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坚持顶格推进,由枣庄、滕州两级市分管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实行集中办公,帮助联泓新科围绕产业上下游,精准绘制产业图谱,建立全链条支持服务体系,强化关键环节、关键产品创新保障能力,确保联泓新科开工一个项目、及时跟进相关配套项目,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二是聚焦企业发展全周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所有涉及项目审批的部门主动上门服务,现场办公、集中办理,就地出具立项审批报告。工作专班盯紧靠上、卡住节点,能简则简、能快则快,确保各项手续高效办结,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全方位服务。建立助企机制,疫情期间,积极为企业破解交通物流等方面的难题,帮助企业迅速重构供应链和营销体系,将疫情的影响降至了最低。三是聚焦要素保障全维度。着力在资金、能源、土地、用工、技术、物流、原料等各方面,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为企业“输血供氧”。尤其是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土地瓶颈,枣庄、滕州两级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战略性、前瞻性思维,全力争取调整国土空间规划,为企业留足发展空间。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充分考虑企业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需求,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