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吉安县高位推进县域农民合作社 高质量发展改革

发稿时间:2022-02-22 10:33:38
来源:中国改革网作者:吉安县委改革办

  一、背景缘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和多个中央1号文件都对发展合作社提出了明确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以来,吉安县以获批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为契机,建立起规范管理、产业提升、联合发展、示范创建、服务指导、政策支持“六大体系”,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改革。

  二、主要做法

  面对农民合作社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种养技术集成水平不高、加工流通能力不强、产销衔接不畅、品牌宣传不够、融资渠道不利等“五不”问题。吉安县坚持以大改革引领大发展,创新实施“三聚三转”工作法,不断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的“三力”建设。

  (一)聚焦“三个一批”,由“粗放经营”向“规范管理”转变。一是专项清理一批。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一次专项清理,重点对“问题社”“空壳社”进行清理,建立问题台账清单,向问题合作社法人代表下达清理注销通知书,对拒不办理注销手续的,依法进行强制注销,切实厘清合作社实情。二是规范建设一批。以“专项清理”为契机,结合“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对正常运行的503家合作社,坚持有领办主体、有固定场所、有组织制度、有管理队伍、有合作模式、有带动能力的“六有”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补齐短板和不足,规范建设合作社259家,确保农民合作社运行管理规范有序。三是兼并重组一批。以乡镇为单位,对县域内农民合作社依产业分类,按自愿原则,就同类产业中“小而散”的合作社,通过兼并、合并等方式进行组织重构和资源整合,组建乡镇级或跨行政村的专业合作社,把小社做强做大,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带动能力。

  (二)聚焦“三个推进”,由“单打独斗”向“强强联合”转变。一是推进区域性联合。针对形成“一乡一业”主导产业发展格局的乡镇,选择该乡镇产业规模最大、带动能力最强的合作社,组建一个镇域联合社。每个联合社安排工作经费5万元,负责向镇域内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培训、生产资料采购、产品包装销售等一体化服务,引导合作社抱团发展。二是推进行业性联合。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横江葡萄、浬田蛋鸡、大冲百香果、井冈蜜柚、圣大农业等县域内规模性产业为重点,组建6家行业联合社,选定理事长、监事长,设立办公场所,制定联合社制度章程。每个行业性联合社安排工作经费10万元,负责引导同行业同类型农民合作社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等方面进行联合,发展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影响大的行业性联合社,做大做强行业品牌。三是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双层联合。以提升农民合作社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目标,在县级层面组建一个区域性+行业性双层联合的合作社联合总社,搭建起县域合作社管理服务平台,负责做好全县合作社统一培育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采购供应、统一开发市场等综合服务工作。

  (三)聚焦“三个健全”,由“间断帮扶”向“全程服务”转变。一是健全业务培训机制。举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业务培训,通过聘请第三方专家授课、示范社典型发言、现场观摩等方式,加强对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升联合社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联合抱团发展作用。各乡镇以现有经济发展中心专业人才为主体,采取“1+N”的方式,为每个合作社配备1名以上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素养的合作社辅导员,负责指导合作社完善规章管理制度、引进品种技术、规范财务管理等事宜,提供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的帮扶。加强产学研有机结合,以原中源综合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引导合作社与省涉农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二是健全资金帮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四轮驱动”的金融支持模式,树立起“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先干先补、不干不补”的良好导向。投入资金2936万元、安排项目230个,大力推进合作社水电路、仓储冷藏、分拣包装、精深加工等配套建设,着力打造梅塘原中源艾草产加销型、横江龙泉山庄农家乐型、永阳江南井冈蜜柚分拣包装型等一批不同类型示范社,推动全县合作社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三是健全销售服务机制。以县域主导产业为重点,着力招引一批加工企业,深化合作社与加工企业对接,构建社企合作共创双赢的产业长效机制。推动合作社积极与省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推进农民合作社与大中城市消费市场开展直批、直送、直销服务,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引导农民合作社建立电商平台,开展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营销活动,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三、实际成效

  2021年,吉安县永阳江南蜜柚专业合作社获评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名单,横江葡萄、永和火龙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农民合作社改革经验被《江西日报》《江西改革工作简讯》等媒体报道推介。

  (一)合作社实现增效。通过组织重构和资源整合,构建了联合总社+区域性联合社+行业性联合社的“三社”联合发展格局。依法注销问题合作社229家,19个乡镇设立同类产业3个以上的合作社259家,组建区域联合社25家、行业联合社6家、联合总社1家。

  (二)村集体经济实现增长。全面推行村干部或致富能人带头领办、党员主动参与、群众自愿参与、脱贫户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模式,对村集体、合作社进行产业奖补。2021年发展“一领办三参与”合作社共计129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442.42万元,307个行政村均达到10万元以上。

  (三)农民实现增收。通过引导农民出资入股、带动农村发展产业、吸纳农民就业务工等方式,共吸纳脱贫户入股13887户,带动脱贫户发展产业165户,带动脱贫户务工1188人。2021年,全县“一领办三参与”合作社向脱贫户分红480余万元,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全面增长。

  四、经验启示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根本。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没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改革难以取得实效。吉安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参照成立了本地本单位改革领导小组,进一步压实了政治责任。

  (二)选准主体目标是关键。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扭住三个关键:选人、强社、定产业。要选好领办人。坚持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动员和引导村干部、引进能人大户带头领办产业,发展壮大入社农户队伍。要壮大合作社。通过兼并、合并等方式规范有序组建乡镇级或跨行政村的专业合作社。要定准主导产业。要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质高效特色主导产业。

  (三)促进产业协调是方向。要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向产加销多业务拓展,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要壮大“一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农业新技术等项目,擦亮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要发展“二产”。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深化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的对接。要培育“三产”。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合作社积极发展农业旅游观光、农产品采摘体验等新业态,加快培育田园农业、民俗风情、农家乐、民宿度假、科普教育等业态。

  (四)推进平台建设是支撑。着力强化人才支撑,为合作社发展储备“智囊团”。搭好队伍培育平台。加大对致富带头人培育教育力度,加强与农业专业高校沟通对接,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基地、邀请高校教授来县讲学。搭好人才吸纳平台。选拔一批符合条件的致富带头人充实村“两委”干部队伍,积极在大学生村官、乡贤能人、志愿者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中发展基层辅导员。搭好示范推介平台。选择合作社发展基础好的乡镇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树立一批可看、可学、可比典型。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相互借鉴学习。

  (五)强化财政支持是保障。对联合总社、每个行业性联合社和区域联合社给予产业发展服务补助金,评选优秀示范合作社、先进乡镇给予奖励激励,激发改革内生动力。开发专门信贷产品和适合的保险品种,缓解农民合作社融资难题,增强合作社应对风险能力。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