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海:“两张网”赋能,数字治理有温度

发稿时间:2021-02-20 11:15:05
来源:新华网作者:记者 周琳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这“两张网”正成为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运行高效感知、高速响应的最强“牵引”。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何高效为民利企办事、高效处置城市管理事项,打造政务服务金字招牌,来看数字化转型的“上海探索”。

  在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办事处拍摄的“一网统管”智慧大屏(2020年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实践故事】春节期间,上海市城运大厅内的大屏幕前,工作人员24小时守“沪”站岗,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巡屏和调度,“一网统管”大数据正在为上海“守岁”。

  数以万计的城市运行数据被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类是菜篮子、米袋子、水电煤气等基本民生保障类的“获得感”数据;第二类是陆海空出入口的实时变化情况、市内交通畅通与否、景区密集程度等“幸福感”数据;第三类是包括各类突发性事件、热线情况的“安全感”数据。通过科技化手段,追踪一个个跳动的数据,工作人员与智慧信息系统共同为城市值守、为市民站岗。

  作为一个庞大的城市生命体,上海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上海城市运行管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2020年7月15日在上海市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拍摄的自助办理工作台。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作为城市治理的“两个扇面”之一,“一网通办”以“高效办理一件事”为目标,从上线系统到完善升级已两年多时间,成为上海率先打出的政务服务品牌,用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随申办”作为“一网通办”移动端的超级应用,目前已接入了50余家市级部门和16个区的1541个政务服务事项。2020年,“看病付费不排队”“绿色沪牌在线领”“出生手续网上办”等15件办事服务体验,实现平均减环节69%、减时间54%、减材料75%、减跑动71%。目前,“随申码”累计使用次数超过20.7亿次,用码人数超过4300万人。不久前,“一网通办”专门推出长者专用版,字体更大、页面更简洁,针对老年人的特定需求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而第二个扇面“一网统管”,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创造性推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运行基本体征指标体系,为城市高效、安全、有序管理提供保障。

  2020年7月15日在上海市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拍摄的一网通办设备。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在日常面对3000多万人口、270多万市场主体的超大城市,城市运行和市民服务千头万绪:雨天积水、单车摆放、交通秩序、人员出入、办事效能……无论市民游客,还是外来商家,都能时刻感知上海这座城的便捷、有序、精细、高效。

  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如果一定时间内用水量低于0.01立方米,就会自动预警;街面上的小纸片,可以被智能摄像头“捕捉”,并自动通知网格员……让数据成为人力的“向导”,大大提升了城市的保障温度和韧性,也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

  上海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瞿溪新村小区入口拍摄的停车智能引导系统(2020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一张线上线下协同的闭环管理网络,托住了上海安全有序运行的底座。如今,上海正努力推动“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治理数字化的抓手就是“两张网”。上海将以“云网端边安”一体化数据资源服务平台为载体,形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融合创新的城市治理格局。

  上海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瞿溪新村89岁独居老人郑文娟家门上方安装了智能感应器,该智能感应器通过监测老人出门情况保护独居老人安全(2020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案例点评】城市生活有多丰富,城市治理就有多复杂。“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人力算力协同作战,上海这座超级城市的便捷、安全、有序,背后是一张张昼夜滚动不息的“大屏”、一组组实时更新的海量数据和政府探索为民服务的创新之力。“两张网”互为支撑、相辅相成,正助力上海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治理特点和规律的新路子,不仅让社会治理更聪慧,也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如今,“两张网”已经是上海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未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通过数字化转型激发城市生命体每个细胞的活力,相信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都能体会,“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