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双循环是中央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一个新战略,可从四个方面理解。
一、经济双循环伴随着整个改革开放历程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是产品经济,生产不需要市场,人为决定价格,而不是市场决定价格,在经济运行上几乎是纯粹的单循环经济。当时,西方国家把我们置于体系之外,我们变成了纯粹的内循环经济。改革开放就是要打破这种经济体系。我们采取了引进外资、设立经济特区、建立特别关税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循序渐进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虽然我们的资本和技术极端缺乏,但我们有劳动力优势,通过迂回方式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要素配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使我们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淘到了第一桶金。
我们抓住的第一次机遇,是抓住了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以及日本等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改革开放初期,在没有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获得了自己发展的基础。我们参与国际分工,使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特区建设打开了一个窗口,形成某些局部或者小范围的外循环经济。我们以外循环经济逐步扩大参与国际分工,进而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布局推动国内改革,使我们最终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入九十年代,我们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对外开放,通过局部经济外循环,使内循环经济与外循环经济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形成了内循环和外循环共同发展的机制。
二、经济双循环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
我们通过市场循环建制,主动对外开放,主动发展外循环经济,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获得了足够的制度自信。我们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内循环经济制度、规则进行了3000多项省部级以上法律法规的修改,使中国经济体制的商务规则基本跟国际商务规则接轨。2006年,我们外循环经济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可以说当时我们就形成了以外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市场对我们开放,使传统产业以及部分制造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这些产业以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甚至倍增的速度得到发展。
在不太长时间内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台阶,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会,同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尤其是中低端产业向外转移的机会,抢占了第二次国际产业大转移的机会,使我们成为制造业大国。通过经济外循环,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我们成为了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外汇储备处于世界前列。在这个过程中,外循环经济所占比重占了优势地位,一直持续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可以说,双循环经济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创造了中国奇迹。
三、经济双循环也带来了百年变局
全球金融危机后,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百年变局,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百年变局可从如此理解,新形势要求我们转型调整。同时,中国改革开放改变了自己命运,也影响了世界格局。
一是我们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当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确立了我们的发展中国家地位,现在世界对我们的政策优惠发生了不匹配,不仅发达国家对我们有意见,发展中的兄弟国家也对我们有意见,因为挤占了别人的贸易份额。二是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形成,对国际产业布局,对相关国家就业岗位的替代,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形成了巨大挑战。三是我们的科技强国战略对传统大国形成了挑战。四是我们综合国力的增长,引起部分大国的疑虑、忌惮、甚至恐惧。另外,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公平优势,也对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存在提出了挑战。
我们对别人形成了挑战,别人必然有反馈。第一,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市场与我们国家的产业和市场之间贸易增加。第二,发达国家因为产业转移和就业岗位流失,对中国产生了抱怨,也包括某些政治人物恶意操作。第三,西方大国的传统综合性优势对中国崛起形成巨大的压力。第四,大国博弈中,主要大国既想把中国推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也想制造“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真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很少,大多数在“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徘徊。第五,新冠疫情下,国际贸易环境改变,使一些西方国家去全球化,尤其是去中国化变成了他们的直接选择。面对这样的挑战,好在我们经过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些年来,通过进一步完善体制增强了国力,提高了国际竞争力,我们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内外经济循环比重结构中,我们2019年进出口占GDP比重只有17.6%,82%以上经济比重是内需,已经不再是2006年时的经济结构。如果现在是2006年时的外循环经济结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我们现在提出双循环战略已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是在内循环经济比总82%基础上提出的双循环经济,理所当然要以经济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
四、经济双循环植根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或者说植根于改革开放土壤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展双循环经济方向更明确,要把双循环经济像改革开放初期一样再一次创造中国奇迹,至少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
第一,以制度性开放来应对国际挑战。制度性开放,包括规则、标准、规范。我们要审视对外开放战略,相应调整对外开放战略。我们要客观看待复杂的国际形势,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因势利导完善价值链、产业链体系。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这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内需循环的发展战略,以及实施双循环战略。
第二,我们依然要坚持经济的全球化,要懂得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和规律,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首先是货物和服务的贸易全球化,对一个地区也是这样,并且以服务提供为主。但是,服务业落后是我们的短板。第二阶段是资本和技术的全球化。我们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引进了一万多亿美元的外资,但技术方面我们是短板,这与我们的体制改革,包括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不够有关。第三次浪潮是人才和制度的全球化,这方面我们提出制度型开放恰逢其时。
第三,我们依然要发展好基础产业,尤其是通过新基建重点领域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和范围。今年以来,我们提速了改革开放进程。过去我们说2021年之后才能全面放开汽车制造业,现在外国汽车厂商不受限制,这对我们是开放也是挑战。今年以来,我们的金融各行业,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还有理财、资管产品通通放开外资股比限制。部分国家与我们要脱钩,我们就把市场打开,这也是“去脱钩”的策略之一。
在服务业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如果我们早一步对高端服务业,尤其是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像工商领域一样开放的话,我们不会面对今天技术、资本乃至人才的问题,甚至别人对我们的威胁。另外,我们要发挥基建产业能力,以西部开放为重点,扩大提升向西开放的范围力度和脚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东南沿海地理之便,与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合作,获得了发展先机。现在遇到了问题,如果美国破坏我们的商贸物流通道怎么办?我们要向西开放打通中亚铁路。这次疫情已显现出来了,中欧班列既可以改变我们国际贸易商务的不利局面,也促进了我国东中西部平衡发展。我们要东西两面并重形成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包括建新的经济走廊。一旦有问题,我们可两面出海、两面着力。
五、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我们要有前期战略应对双循环所需要的外部条件,使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发展双循环经济,我们最重要的是发展好、完善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中央连续出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是要素配置文件。要建立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体制,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要符合国际商务规则,在国际全球化的过程中,在制度开放的过程中,接轨国际商务规则。通过有效的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我们就可以为经济双循环奠定基础,从而发展得更好。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一个新提法,一定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为政府的判定标准是,是否建立了有效市场,如果政府的有为变成市场无效就失败了。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仅要有效率,还要有公平。这种公平是双重平等意义上的公平,第一个平等是建立平等的市场条件,第二个平等是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这两个平等是讲社会公平,缺失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目前,我们不仅有形而下的各种思考,还要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否则改革有可能停止,有可能跑偏。希望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得到完善,使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经济得到更好发展,使我国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