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规划十四五宏伟战略规划的一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2020年12月20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绍兴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改革(2020)年会暨新发展阶段地方改革推进高层研讨会”在浙江省绍兴市隆重召开。
会议由上午主题研讨会与下午专题研讨会组成。上午的主题研讨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主持。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会议,并作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讲话。
陈昌智指出,此次中国改革年会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聚焦新发展阶段地方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十分及时,意义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
陈昌智指出,要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对国内外危机挑战,需要推进市场化改革再出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三是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四是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新发展阶段的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的主旨演讲。
彭森指出,今年中央出台了三方面的重大决策:一是全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文件,力度前所未有,向世人宣告了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是新时代加快改革的动员令;二是5月中央正式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三是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战略部署,也是加快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
彭森指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实现三个现代化:一是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工业体系;二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就是人的现代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这是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标志;三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际上也是体制机制改革的现代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永远在路上。十四五期间,我们必须要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其实质是真正突破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和创新。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到2035年我国发展改革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同时,中央也一再强调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鼓励支持地方开展差别化的改革创新试点。地方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地方改革的积极性和鲜活经验一直是中国改革的发展动力源泉,鼓励地方大胆试大胆闯是中国改革的重要基本经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院长潘治宏与中共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徐善长,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章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等作了主题演讲。
潘治宏在题为《激发地方改革创新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的主办单位致辞中指出,当前,地方改革推进的着力点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在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认识上:一是坚定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政治信念和实践目标;二是强调解放思想,提高站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的政绩观”,谋篇布局树立全局意识;三是深刻领会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坚定改革的信心、勇气,不畏阻力,坚定信念;四是强调责任意识,积极作为,直面问题,不回避问题,将问题倒逼的被动性转变为问题导向的主动性,强化改革创新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落实好主体责任。
第二个方面是,在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上:一是要坚定地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努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活力、竞争力,激活更丰富的发展动力,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坚定地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把制度建设、治理体系完善、治理能力提升的重任推向深入;三是做好3个“有利于”的改革,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四是注重系统集成,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马卫光在题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绍兴实践”》的主办单位致辞中指出,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以系统观念统筹改革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必须统筹考虑改革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各领域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顶层设计最优化和成效最大化;二是必须以问题导向推动改革攻坚破难。推进改革必须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断提高改革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确立改革价值取向。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群众视角,对照群众期望,改在民生关键处、改到群众心坎上,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四是必须以试点突破牵引改革全面开花。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论,把握好思路创新、试验探索、复制推广、深化运用等关键环节,既控制改革风险,又扩大改革成效;五是必须以强大定力促进改革久久为功。推进改革既要有敢闯敢试的拼劲,也要有驰而不息的韧劲,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对会议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作了《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的演讲。高尚全指出,在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一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有效市场,要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强大的国内市场;三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党的十八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议当中。浙江是国内民营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在激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活力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我认为要通过两个中性原则、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来激发全国市场的活力,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作了《全面小康背景下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建设》的主题演讲。宋晓梧指出,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保体系。现在全国农民工还有2.9亿人,如果前30年我们的城镇化是创造了将近3亿农民工的城镇化,后30年的城镇化应该是消化农民工的城镇化。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对中国社会的结构、收入分配的差距、消费水平的制约产生深远影响。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是养老,居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要按照统一制度整合政策、均衡水平、完善机制、提升服务的总体思路,实现统一覆盖标准、统一投资政策、统一保障、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绍兴提出城乡共同发展、坚持城乡共享发展的理念非常正确。绍兴提出大力实施城乡协同发展战略、城乡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绝不让一个区县市掉队,不让一个村一个老乡掉队,这是绍兴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在题为《十四五时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路径》的主题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一是技术创新引领;二是专业化、市场化引领;三是标准化引领。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要自主可控,要紧紧依托强项,补齐短板。“十四五”规划提出,国家科技创新要面向国际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同时,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要求我们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时,要用制度创新保障整个过程提升,不能一味迎合技术创新,要防止它破坏公平竞争。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徐善长在题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视频演讲中指出,按照中央的要求重点,推进高质量发展要紧紧抓住两个战略基点。第一个基点是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三是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第二个战略基点是坚持需求侧改革,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新需求:一是形成国内统一的大市场;二是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质量和效率;三是要形成市场一体发展的机制;四是消费行为从模仿型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型;五是消费方式从线下消费为主向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章法作了《新发展格局下央企的担当》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实业的使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增强综合国力;二是维护国家安全;三是发展关键技术;四是改善人民生活。装备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体现在六方面:一是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放在统领全局的地位;二是坚持把树牢国之重器地位作为企业存在的最大价值;三是持续把技术创新摆在关系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四是把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摆在保障发展的突出位置;五是把板块化经营作为支撑产业做优做强的重要基础;六是把智能制造作为融入新格局的重点方向。
樊纲在题为《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几点思考》的视频演讲中指出,我们很重视科技发展自主创新,但不能为了发展高科技就放弃传统产业,应该利用高科技继续发展传统产业,把高科技运用在各行各业当中。像绍兴这样的外向型经济体,要一方面继续做好国内市场,在国内建立我们的品牌,使国内循环更加通畅。另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国际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在全球布局,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发展。
下午的专题研讨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辑史克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主持。
绍兴市市长盛阅春首先进行了绍兴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验交流。他介绍说,绍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体现为:一是明确目标定位找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推进整合提升,探索集群制造新模式;三是深化园区的改革,做强产业集聚新平台;四是强化精准招商,注入经济增长新动力;五是坚持创新赋能,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六是大力做优人才生态,完善科技、人才新政;七是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坚持最多跑一次为牵引,持续深化一窗办、全城办、一证办、移动办的标准加承诺制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院书记穆荣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等围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主题进行了演讲。
赵艾在题为《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演讲中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创新、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三个角度分析了如何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赵艾指出,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根本出路还是要靠改革开放和创新:一是靠创新驱动;二是靠改革推动;三是开放催动。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是加快市场化改革。同时,金融创新需要加快推进,但不能野蛮生长,一定要在法制和监管的前提下有序进行。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在题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改革路径探讨》的演讲中指出,经济双循环按可分四方面理解:一是经济双循环伴随着整个改革开放历程;二是经济双循环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三是经济双循环也带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四是经济双循环同时也植根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或者说是植根于改革开放的土壤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变了自己命运,也影响了世界的格局。未来要以制度性开放来应对国际挑战,要坚持经济的全球化,坚持人才和制度的全球化,在服务业方面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经济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院书记穆荣平作了题为《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演讲。他指出,十九届五中全会,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都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驱动发展可从驱动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科学技术自身的四个方面诠释。面向2035中国创新发展政策需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是动力拓展;二是体系建设;三是能力建设;四是数字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作了题为《推动形成双循环互促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视频演讲。他指出,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但是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的回潮在未来一段时期还会此起彼伏,对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挑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我们有14亿人口、4亿中产群体。同时,我们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动的阶段,我们的强大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但具体到不同的地方,一定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水平、开放水平、市场化水平,因地制宜确定自己区内循环和区外循环的作用、排序的重要性。
在下午专题研讨会“地方改革实践交流”环节,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勇,中共河南省委改革办副主任路琮,中共西安市委改革办副主任严磊,中共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丘毅,中共深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孙华明围绕主题进行了交流。
会议开幕式上揭晓了中国改革2020年度案例名单,并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长三角(绍兴)分院”、“地方改革创新长三角(绍兴)培训基地”揭牌。
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改革部门负责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主流媒体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