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吕枫:今年以来美国创业企业快速增加之谜

发稿时间:2020-11-18 11:15:05
来源:长江产经智库作者:吕枫

  随着今年三月份疫情在美国爆发,各州先后实施居家令,全社会消费活动骤然被遏制,疫情持续下先后有大量企业关门。五月居家令放松,六月开始小微企业新增数量开始明显增加。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企业数量意外上升,数量超过2019年同期18%以上,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小微企业是美国产业发展的重要特色,它不仅解决美国50%以上的就业,而且也是美国科技长期不断突破天花板的最强大的动力来源。在公平竞争的基本思想下,美国长期以来重视破除垄断和促进自由竞争,通过弱化政府干预、立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破产保护等方法,设法减轻小微企业从建立到发展运营以及退出的各种负担,以此强化由自由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发展力量,维持和加强国家的整体实力。

  长期以来,美国初创企业的失败率在90%左右,虽然失败率高,但是对进入和退出同样宽容的法律与文化环境,在经营失败时,不仅让创业者可以公平安全退出,更保障了创业者再次创业的可能性。这种并不可怕的“九死一生”,让相当多创业者得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次或多次创业。而成功的10%,往往从产品 、市场到管理都极具竞争力。在美国与全球平均创业环境各项指标的比较图上,可以看到美国在文化环境和投资能力两项明显超出全球平均水平,而政府直接参与度则较低(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美国因此在综合创业环境中长期居全球榜首。

  优秀的初创企业解决问题的角度往往与业内传统方式完全不同,因此常常带来意外突破。十多年来,美国初创企业的分布进一步向科技型或传统与科技混合型企业转移。Airbnb,Uber,Facebook,Tesla/Space X,这些企业初创起点是想解决例如住宿、出行、交流等传统市场需求,但是它们的思路都很不“传统”。互联网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社会,而Space X近几年一连串令人目瞪口呆的创新,更是将美国人常说的“The sky is the limit” 变成了“The sky is NOT the limit”。

  今年以来美国新创企业大量增加,有短期原因和长期原因:

  短期原因:

  1. 疫情带来新机会

  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由于具有可以居家办公的特点,大多数不仅成长未被打断,而且疫情之前已经开始出现的不少商业新生态,在人们面对面互动受阻的情况下反而迅速发展。例如Netflix和Hulu先后推出“Party”,Jamboard和Canvas加强细化了线上课程的电子白板功能,等等。疫情居家突然“多”出来的时间,使一些人长期搁置的对专业学习或兴趣充电的需求变得有时间实现,五花八门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线上教学比平时大为增加。线上个性化订餐,远程线上健身等需求也大量增长。小微企业对解决这些需求具有明显优势。

  纳斯达克指数由三月疫情开始时的6800点左右,随着疫情扩大一路攀高,九月开始反复触及12000点。纳斯达克指数反应的不仅仅是上市科技企业的成长,更反映向这些大科技公司提供外包服务的千千万万家小微企业数量和体量的巨大增长。这些增长有效填补并支撑了因为疫情而塌方的一些行业板块。值得一提的是,新生企业本身也带来了新市场,由此产生了更多例如网页设计,广告推广,物流等等服务于新增企业的小微企业。互联网领域高速增长,是这半年多来经济的显著特点。

  除互联网行业外,由于大量时间在家度过,与提升家居品质有关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同样激增,这包括家具及家居产品,建筑材料,宠物用品,运动服装及器材,各种游戏玩具,园艺种植类产品等等。

  可以预见,随着疫情延续直至疫苗普及后正常消费回归,消费方式还会持续变化,而变化往往最能带来商机,最先发现新商机的往往是初创企业。 2. 充足的现金

  除了救助航空公司和酒店业等受疫情打击最大的行业外, 美联储的救助计划还重点深入到中小企业和家庭,以保证创业者有资金,消费者保持消费能力。例如在4月9日公布的总额2.3万亿美元的信贷救助计划中,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购买,家庭和小企业的贷款(学生贷款、车贷、信用卡贷款等),以及针对小企业的雇员工资保护计划(PPP)总计占到1.05万亿,之后又有追加。在发放各种贷款的过程中,银行作为发放通道,收取各种手续费,银行收入得到弥补。例如,PPP贷款的发放,银行手续费为1%(200-1000万美元)至5%(35万美元以下),手续费由政府支付。这一系列动作,带来目前美国三倍于上次衰退时的个人储蓄率。

  由来自商务部的统计图表可以看出,在三月疫情开始时,消费急跌而个人收入反而骤增,消费因此被强力拉动。经过疫情初期的紧张担忧后,五月开始,带着对疫情常态化的预期,美国基本上重回正常生活。在旅行影院度假餐饮等活动长期受限的情况下,原本用于这些部分的支出,开始寻找新的消费方向。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自五月开始美国个人消费连续五个月保持上升,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九月回到了100以上,十月继续上升。在十月份还明显观察到汽车及服饰类产品消费比例增加,这显示消费增加的部分已经逐渐离开直接与疫情相关的领域。强大的消费能力让找到并能满足新需求的企业迅速实现销售。

  3. “封城”并没有封闭经济活动

  美国各州自疫情开始一直规定“必要商业”需保持营业。“必要商业”包含的范围很广,包括超市杂货店工具店,食品加工企业,大多数工厂,所有物流企业,所有医院诊所药房,仓储企业等等。即使在各州居家令最严格的阶段,社会也维持在半运行状态。虽然银行和政府部门办公室全部关闭,但是所有线上服务继续开放,企业注册和开设银行账户等均不受影响。

  基础性的长期原因:

  1. 社会形态

  长期以来,美国社会流行在自治逻辑基础上建立共同体。在美国基层社会,由多如牛毛的各种自治社会组织层层嵌套形成,而优秀个体与自治组发展壮大带来的双赢多赢,是美国式繁荣的逻辑起点。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热衷参与公共事务,这一最广泛的民情让整个社会运行在一个巨大而细致的自发秩序上,并且随时自发调整。陌生病毒给人类带来了全新挑战,现在看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的最大力量并不是美国政府,而是这个自发秩序。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弱者,设法减少社会损失,同时不干扰这个自发秩序。

  这个既英雄主义又现实主义的自发秩序,让人们在经济行为中一边主动出击一边审时度势。疫情产生的失业和半失业人群,视困境为新机会,积极创办各种业务,哪怕起始微小。在所谓政治家们争吵不休、经济学家们担忧疫情将带来严重后果时,人们早已各自行动,在完全陌生的疫情中熟稔地进入危机时的自发秩序。

  2. 成熟的信用体系

  长期存在的全民诚信系统以及社会对非诚信的高度不容忍,培育了成熟的信用体系。疫情开始后,在这一信用体系下,陌生人之间以个体为单位参与商业交换的比比皆是,被严重改变和打散的生产生活和市场要素,迅速巧妙组合并不断优化,形成了形式各异的大小商业体。

  例如Fedex,Amazon,Microsoft这样的超大型企业,由于疫情带来市场需求突然暴增,在自身扩大规模之外,同样积极纳入大量新增小微企业个体,在评估合乎资质和系统培训后将它们作为外包伙伴,而并非下属公司或直接雇员。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大企业在尽量不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时不仅可以迅速扩充业务,还能充分发挥小微外包合作者个体活力,让它们在成熟大公司建立的框架下自由竞争。大企业也给这些小微外包企业相当的自由度,让它们能在不同环境情况下给客户提供创新的个性化服务,自主贡献。最终大企业,外包小微企业,消费者得以三赢。这些小微外包合作伙伴的不良商业行为可能会损害大企业声誉这一隐忧,在健全的信用体系下,由于创业者对各自信用的珍视,也被最大程度避免。美联储地区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90%的公司依靠企业主的个人信用评分获取贷款。疫情期间,信用制度更使银行和贷款公司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让各方资金迅速进入新生企业。

  3. 食品等必需品供应保障社会稳定

  农业产值占美国GDP不到1%,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强大的农业以及高效率高产能的食品加工企业,保障了即使在疫情初期比较慌乱的四月,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也只有2%左右,随后很快被自由竞争下的充足供应自然平抑。美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二季度上升7.4%,年初中国等主要出口国家被疫情打断的出口产能也早已恢复。物资供应充足给原本就天性乐观的美国人有力的心理支撑。

  启示和展望

  自五月开始,核心耐用商品订单大涨,六月和七月继续大幅增长,之后增长放缓但仍然保持稳定,就业持续恢复,失业率在十月降低到了6.9%,当年通胀率保持在1.4%。这些较为乐观的经济指标,尤其是耐用品订单,通常会让经济学家们欢欣鼓舞,但由于全球疫情远未结束,学者们在表示谨慎乐观的同时,也存在对K型复苏的担忧。在企业界,不同行业在疫情中的经营处境也完全不同。

  消费能力强大是美国经济的特点,高消费力带来的巨大动能无疑是这次美国迎战疫情的内在能量。在二季度下降31.4%之后,美国经济在三季度迎来33.1%的增长,其中由消费带动的占40.7%,财富创造水平为16.7%。当然我们也知道,消费能力从来不是美国的问题,而生产能力却可能是。根据2017年统计,在构成美国GDP的几个主要产业里,文化娱乐占比约30%, 金融和房地产占比约25%,石化、航天航空、电子和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占比大约25%。金融房地产和制造业这次受疫情影响不大,有些还有增长,但是占比很大的文化娱乐产业可能因为病毒长期存在受到持久影响,疫苗在这些行业的复苏上扮演重要角色。

  毫无疑问,在疫情中相当数量小微企业的创办,是由于失业者急于寻找出路,又想抓住迅速涌现的市场机会,同时还有美联储向经济运行海量注入资金这一背景。这些新创立的小微企业互相竞争又互相支撑,和以往一样,会不断有人退出和加入,延续健康的新陈代谢。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疫情中失去并且很难修复的产业需要它们来填补,新创企业必须不断灵活组合,才能形成疫中疫后的产业新队列,最终让经济和社会回归安全增长。

  11月9日,辉瑞公司宣布旗下实验性新冠疫苗有效性超过90%,如果不出意外,辉瑞与德国伙伴企业BioNTech SE一起,年底前可生产出供大约2500万人接种的5000万剂疫苗,2021年达到13亿剂,世界范围内其它企业也会加入生产。疫苗虽然给这场颠覆人们日常生活、撼动世界经济的疫情带来终场信号,但疫情带来的深刻长远影响远未结束。未来经济领域的变化,也许已经存在于现在还不知名的新创企业里。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