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黄益平: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三大挑战,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改革

发稿时间:2020-08-14 14:34:44
来源:澎湃新闻网

  8月13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发表线上演讲表示,相对周期性因素,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原因主要是结构性因素。当前面临三大新挑战,关键改革方向是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改革。

  黄益平认为,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所取得高速经济增长,背后整体大方向是市场化改革,其中重要策略可以称为“双轨制改革策略”。“一方面为了获得市场化改革的好处,但同时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过渡。要素所有者(居民)变相补贴了要素使用者(企业)。”

  但黄益平认为,这种策略也导致目前中国出现了所谓“不对称市场化改革”,即产品市场基本放开,要素市场扭曲还较多。“今天,政府已经很少干预产品市场,其价格基本由供求关系决定;但土地、能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方面,政府干预还较多。”

  “在金融体系表现比较突出,一方面我国金融体系非常完备,但同时另一方面,政府在金融体系干预还较多,比如对利率、资金配置、汇率水平和大型金融机构运行,尤其是跨境资本流动,还是有各种影响、干预和指导的。”黄益平说。

  自2010年起,中国GDP增速已经从10%以上下降至6%左右。黄益平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有周期性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趋势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

  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三大新的挑战:

  第一、从低成本到中高成本。伴随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去充满竞争力的许多产业已经难以为继。“去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对我们来说是生活改善了,对经济发展来说是低成本优势没有了。”

  第二、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全球贸易与投资壁垒提高,必然会影响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第三、从人口红利到老龄化。当前中国每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800万,而老龄人口增加1200万,抚养比可能从2019年的41%上升至2049年的66%。老龄化将影响消费需求、劳动力供给、储蓄和社会保障。

  黄益平认为,中国可持续增长所面临的障碍是:一方面,经济环境确实发生了改变,如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到了接近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过去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人口红利转向老龄化等等。这些都会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造成很大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要从过去的要素投入型专项创新驱动型。

  另一方面,“双轨制改革策略”遇到瓶颈,未完成的要素市场改革开始约束经济效率,不能有效地支持创新。

  黄益平建议,下一步中国经济几个关键的改革方向是:

  第一、终结“双轨制改革策略”。平等地对待国企、民企与外企,实现竞争中性、公平竞争。减少对国企政策功能的依赖,完成向市场经济过渡。

  第二、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取消户口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的产权安排,支持农民工市民化。改革金融体系,实现市场化风险定价,平衡金融创新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三、保护知识产权、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改善诸如补贴与国产化率等产业政策工具,建设基础设施,消除政策障碍,支持创新与产业升级,并充分重视对国际市场的溢出效应。

  第四、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开放政策,明确进一步开放的承诺与时间表,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在与国际经贸体制互动过程中,灵活处理“发展中国家”地位议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