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外需依然会非常疲软。
在未来两年G7国家可能将发生负增长,金砖国家中也只有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较快。
即使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全球的需求也大幅度地放缓,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考虑到保护主义和贸易的紧张局势,中国完全依赖外部需求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中美增长率之间的差异,可能带来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负面影响。
中国经济在近两年会维持增长,而美国可能会小幅收缩,紧张关系可能会继续,尤其在贸易和经济领域。这将进一步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第三,全球疫情的风险。
中国的制造商很多出口订单被取消。一个国家没有办法独善其身。即便一个国家能控制住病毒,如果其他国家还有风险,对这个能够控制病毒的国家来说,制造业强劲恢复就有难度。
中国经济复苏整体形势如何?
今年二季度已经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快速反弹。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中国GDP收缩了6.8%。但在二季度回到了3.2%的正增长。之前有讨论是否会看到一个V型、U型或是L型的复苏。
目前看来这像是一个V型复苏。但是,能否继续保持原来的增长曲线,或是在今年下半年走平,仍有许多风险。
中国GDP增长曲线
图源:万得;中银国际
但这次经济复苏并不平衡。目前中国经济出口大于进口,投资比消费更加强劲,制造业要比服务业恢复得快。尽管下半年经济复苏可能将会持续,但主要还是由基建和房地产带动,增长轨迹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出口、投资、消费在下半年有哪些风险因素?
投资表现较好,而出口和消费并不强劲。
第一,净出口在上半年增长的重要因素,下半年需要观察该趋势能否继续。
全球经济疲软的同时,根据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中国需要从美国进口更多的商品,这意味着上半年虽然出现了净出口的增长,但是下半年可能会出现扭转。
第二,投资方面,房地产增长比较强劲,但制造业没有如此强劲。
现在企业的杠杆率已经在提高,而银行可能已没有能力进一步给企业提供贷款。
第三,长期来看消费是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但目前消费仍比较疲弱。
疫情期间很多家庭的收入受到影响。我们利用了支付宝的数据,整理了1亿家线下微型企业的数据。它们创造了2亿就业,占到零售总额的1/3,对消费而言非常重要。它们的业务量大概复苏到了80%,这意味着消费活动还没有完全地复苏。
因为疫情风险的存在,消费者越来越谨慎,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应对疫情的冲击?
中国的政策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疫情控制政策。现在部分地区又出现了新病例,只要风险仍在,这类政策仍会继续。
第二类是纾困政策。
无论是现金流还是资产负债表方面,很多企业和家庭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纾困政策是要让这些中小企业和家庭能够活下去,至少支撑到经济复苏的时候。
目前纾困政策可能已经到顶,但考虑到线下小微企业业务仍未完全恢复,未来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第三类是重建政策,目前最重要的政策是支持经济重建。
过去几个月,尤其针对中小企业,已推出了各项举措,如定向借贷、免租金、补贴、暂时免除利息偿还等。财政部、金融监管机构、银行、国企,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努力。
总体来看,我们宏观经济政策是灵活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今年两会上没有制定明确的增长指标。同时,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根据我们的测算,支出增加以及收入减少合计下,财政政策规模相当于10%的GDP,比例很大。
在下半年,财政政策会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是新基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政策将在下半年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促进投资增长。
第二是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一个指标是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即增加经济产出所需要的投资增量。数据显示资本的利用效率在降低,政策需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
疫情期间,银行实际上对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上半年新增贷款同比增长了25%,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超过了25%,增长率比贷款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意味着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有很大增长。
此外,政府进一步要求银行让利1.5万亿来支持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同时,也需要考虑疫情结束后如何来消化这些贷款。部分中小银行在疫情前不良率已达到两位数。
数字经济发挥了什么作用?
在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包括电商和数字金融,在稳定宏观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
一些企业线下业务可能停业了,但在线业务量却有所增加。在疫情期间,新兴的网上银行,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都非常活跃,借贷额也非常大,虽然与传统银行借贷相比体量仍小得多。
全球在推广普惠金融方面一直是举步维艰,网上银行难于获取客户、评估风险。而数字技术、大数据的信贷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大数据、高科技的借贷平台可以服务中小企业客户,收集大数据作风险分析,同时能监控这些企业偿还贷款的情况,根据这些数据来设计出适当的政策和工具,降低不良率。
未来经济复苏,中国该怎么做?
中国经济已经成长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体量已经达到不管做什么都会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的规模。所以不能像从前完全依赖外部市场,要更多地关注国内市场。
同时,外部市场未来依然重要。中国还是会继续与其他国家合作,但是我们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可能要比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更加重要,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等等。
长期上,我对中国消费需求是非常看好的,因为未来中国肯定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消费市场。即便外部市场放缓,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还是会继续增长。
但在短期,消费相对疲软,原因可能是疫情影响了收入,以及相对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我们要继续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
近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也讨论了促进增长的措施。座谈会上有三个重要的政策信号:
一、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二、继续市场化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国内经济的大循环。
中国在过去40年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功,就是因为改革和开放,我想未来我们还会继续依赖改革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