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四百年前,畅销书作家是怎么“打击盗版”的?

发稿时间:2020-07-31 15:26: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任思雨

  在四百年前,有一位理念超前的“奇人”:他是知名畅销书作家、是出版社老板、是编剧兼导演、戏剧理论家、美食家、园林家、养生达人……

  他写下的《笠翁对韵》是儿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闲情偶寄》被林语堂称作“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他支持出版的《芥子园画谱》被齐白石等画家视为经典教材,流传至今。

  更有趣的是,他还是古代率先向盗版开战的文人,四百年前,他用实际行动坚决捍卫自己的著作权,誓要与盗印者“决一死战”。他是谁?他又是怎么做的?

  一个畅销书作家的诞生

  1611年,李渔出生,同很多天才的开头一样,他从小就聪慧无比,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十来岁便能赋诗作文、下笔千言。

  24岁那年,李渔考中了秀才,但4年以后,他再赴杭州参加乡试却不幸落第,复读了两年再考还是不中,想到在而立之年一事无成,他就伤心不已。

  就在他埋头复习考试的那几年,明朝已经在风雨飘摇之中,李渔感到仕途抱负实现无果,于是便决定放弃,选择在隐居在浙江兰溪夏李村等待,后来,他又举家搬到省城杭州,做了一名“杭漂”,而他轰轰烈烈的后半生,此刻才刚刚开始: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极为发达,人们热爱看戏,戏楼戏班也对剧本有着大量的需求,李渔瞅准了这个机会,便打算“卖赋以糊其口”,也就是俗话说的“卖文为生”,成了一位“自由撰稿人”。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文采斐然的大家,但很少有人真正完全靠着写作维持生计,李渔敢做,而且他真的是把自由撰稿人做到顶尖儿的代表。

  李渔从小熟读经典、精通音律,又思想敏锐、敢说敢做,写起戏自然是来得心应手,在旺盛的创作精力下,他先后写出《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戏剧,往往十几天就能写出一部。他的作品新奇有趣、富有娱乐性,即便写男女谈情说爱,故事也比其他人精彩许多。

  李渔的作品被当时的许多文人所不齿,认为不能登入大雅之堂,但在市场上,他的书往往一经问世就被抢购一空,甚至写到一半就被拿去拍,被当时的戏剧界推为“所制词曲,为本朝(清朝)第一”。直到今天,许多剧目还以多种形式反复上演。

  在国内火爆的同时,李渔作品也早早走出了国门,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就曾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提道:“德川时代之人,苟言及中国戏曲,无不立举湖上笠翁者。”

  打击盗版:“誓当决一死战”

  随着戏剧和小说作品的火爆,李渔的“湖上笠翁”逐渐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但盗版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一些盗印者是守着李渔的新书一到,便自己在家里大量翻印、销往市场;还有一些不良书商更甚,趁李渔没有更新时便找来许多无名书稿,直接冒充“湖上笠翁”的名字摆上书摊。

  辛辛苦苦写书养活一个大家庭的李渔,自然不甘心被他人窃取劳动成果,他四处奔走,与人打官司,清初,朝廷管理苏州、松江两府的机构称苏松道,他通过关系找到苏松道台孙丕承那里告状,终于查处了一起严重盗版事件。

  那时,金陵城的盗版现象猖獗,李渔便决心搬到金陵,他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自己的书屋,名为“芥子园”,决定“自产自销”——自己写书、自己刻书出版、自己卖书,最大程度地减少盗版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他给每本书都印上自己精心设计雕刻的“芥子园”印章商标,作为李渔正版新作的标记。

  除了打官司、印商标,李渔还在自己的书里严词警告不法书商:自己的书严禁盗版翻印,如果仍有人“或照式刊行,或增减一二,或稍变其形”,就是“以他人之功冒为己有,食其利而抹煞其名者,此即中山狼之流亚也”。

  可以说,李渔是最早有版权意识的古代文人之一,他非常坚决地捍卫自己的著作权:“至于倚富恃强,翻刻‘湖上笠翁’之书者,六合以内不知凡几,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布告当事。”

  爱玩会玩的生活家

  没想到的是,本意在金陵城打击盗版的李渔,又开始了一段辉煌的文化产业:

  在芥子园书铺,他不断精进印刷技术,除了印刷自己的作品,还重新审定编辑了很多名著,如“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全传》、《西游记》、《金瓶梅》。

  他还根据读者需求推出一系列插图本、袖珍本,后来“芥子园”书铺屡经转手,但由李渔开创的传统一直保持着,让芥子园成为清朝出版业的著名品牌,沿袭二百多年。

  由芥子园书铺出品的最知名图书,还要数《芥子园画谱》。许多成名的艺术家都是从此入门,齐白石曾在自述中说,自己二十岁跟着师傅做活时发现了这本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他借来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最后钉了16本。

  多才多艺的李渔,除了身兼作家、商人、编剧,还是个“导演”,是个爱玩会玩的生活家。

  李渔向来对戏剧情有独钟,而且对戏剧理论相当有见解,他经常担任教习和导演,自导自编了很多精彩剧目。

  56岁那年,李渔应朋友之邀出门远游,先后于山西临汾、甘肃兰州幸获贵人相赠的乔、王二姬。二姬颇具戏剧天赋,李渔如获至宝,他当起编剧、导演、经纪人,组织家庭戏班开展“全国巡回演唱会”,“全国九州,历其六七”,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当地名流的热烈欢迎。

  在李渔六十岁那年,《闲情偶寄》问世,这是一部关于戏曲艺术以及生活美学的作品,内容涵盖园林设计、室内装饰、梳妆粉黛、烹调艺术、居室器玩、如何消愁解闷、如何养生、防治疾病等方方面面……

  《闲情偶寄》以“生活”为主题,李渔把日常生活中的闲情琐碎搬进书本,对一草一木皆有感情,作家林语堂说,这本书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李渔仍存有最天真的童趣,他在《笠翁对韵》中用美好的韵律写下了世间万物:“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

  可惜的是,就在李渔的事业正红火之时,一场变故发生了,公元1672、1673年,他心爱的乔、王二姬因病先后辞世,李渔伤心欲绝,写下《断肠诗二十首哭亡姬乔氏》《重过江州,悼亡姬,呈江念鞠太守》《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哭悼,此后,李氏家班再不复往日辉煌。

  公元1680年正月十三,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中逝世。后世对他的评价有多种样貌,但大家都必须得承认,这位潇洒又有才的奇人,为中国的文化事业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