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网络扶贫内容,创新跨境电商形式,为发展乡村经济赋能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网络扶贫和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途径。2019年我国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所有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淘宝村在减贫脱贫方面凸显出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但农业农村的占比还比较少。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实现全程通道冷链运输、农产品跨境直通车开始试点,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损耗率、减少交易成本。我国已与16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与19个国家签署双边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跨境电商纽带让中国广阔乡村与全球庞大市场互联互通的空间十分巨大。
从出口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工业和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各国食品进口需求普遍较大。在当前传统外贸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情况下,应做好与网络扶贫“一村一品”产业行动工程相结合,与跨境电商综试区对接,与乡村交通、商贸、金融、邮政、供销等各类社会资源合作,把我国定制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云农场等新业态新模式下的特色农产品开展好跨境在线营销和在线交易。
从进口的角度看,跨境电商是中国消费者接触进口产品的重要渠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品饮料、美妆护肤、厨具、服饰、电脑办公等产品在中国热销。多家互联网企业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等契机,扩大产品进口,助推“互联网+”消费升级。随着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农民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乡村居民对更好生活质量的向往越发显著。相关跨境电商企业应找准市场定位和营销推广策略,开发好农村消费市场,政府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教育体系作用,为培养数字人才赋能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总交易额比重增长到15%,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从2018年的7.3%增长到15%。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不仅要大力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比如加大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和做好大数据中心建设,还要构建起常态化、机制化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为乡村产业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的推进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事实上,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替代或补充,而是促进传统就业方式的转型和升级。数字农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大量农村就业岗位会被机器取代,而是意味着身在乡村也可以“足不出户”地放眼全国、服务世界。例如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返乡创业青年积极投身农村电子商务,2017年农村网店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2800万人。
从学校教育角度看,职业学校中农村学生占比较大,同时,目前建设数字“一带一路”的基础人才缺口也较大。在2019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新增的专业中,有一类专门针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新兴对外贸易模式、推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货运代理、商务阿拉伯语、商务泰语等专业。《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也新增了跨境电商专业。更好促进数字“一带一路”领域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回乡就业有机结合,既有助于落实“扶贫先扶智”的脱贫方略,也有助于解决数字乡村建设“人才振兴”的难题。
总结全面脱贫成果,分享数字防疫经验,为讲好乡村故事赋能
中国数字化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数字化智库的国际作用则尚待挖掘。智库应深入乡村广泛调研,运用好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向世界分享中国减贫、发展和治理的丰富经验,用生动的事实和鲜活的数据讲好中国故事,激励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贫困解决方案和路径,努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和经济韧性,数字治理和数字经济在国内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发挥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的保障作用“并驾齐驱”。各类小程序等,展现出社会力量参与数字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独特智慧,将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持续抗疫带去更多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