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船山对爱国主义的发展

发稿时间:2020-05-11 14:11:11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王泽应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船山避居山野、发愤著书的重要思想动因和精神动力来源。船山在高度认同中华爱国主义的精神义理和不朽价值的基础上对之作出了自己的创造性阐释,通过“古今之通义”和对《春秋》民族大义的揭示,特别是在《黄书》中对“族类强植”价值的深入论证,极大地提升了中华爱国主义的精气神,将中华爱国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和水平。船山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义理的精湛和风骨的高迈于一体,彰显出中华爱国主义的独特神韵和魅力,是我们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当发掘的重要资源。

  一

  船山对义利之辨超越前代的贡献不仅在于对义利概念作出了理性的厘清,对义利关系作出了类型化的阐释,而且在于对义利取向作出了价值层级的论证,而这一切又是同将轻重之衡、公私之辨纳入义利之辨框架内来思考联系在一起的。在船山看来,义,作为伦理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范畴,最一般的含义是行为的适宜、合度与正当。这种行为的适宜、合度与正当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同轻重、公私存在着密切关系因而有不同的层次之分。“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轻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读通鉴论》卷十四)三种不同层次或境界的义在轻重和公私上均有明显不同,需要我们理性辨析。比较而言,以“一人之正义”视“一时之大义”,“一人之正义”可谓“私义”,其伦理价值显然不能与“一时之大义”相提并论。以“一时之大义”视“古今之通义”,“一时之大义”也可以称为“私义”。由此,船山从义的公私之辨中引申出价值的导向性谱系,此即“不可以一时废千古,不可以一人废天下”(《读通鉴论》卷十四)。

  “古今之通义”是贯穿中华民族古今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那些恒定性价值和共通性价值,是中华民族之为中华民族、中国历史之为中国历史、中华文明之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性价值和终极性价值,是维系着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关键性价值和至上性价值,它既扎根于历史、贯穿于历史,又有着朝向未来的价值特质,对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生生不息、发展完善及复兴再造均具有本源性、本根性和本质性的伦理意义。

  船山“古今之通义”价值标准的提出,对中华爱国主义精神义理和价值追求是一种极大的贡献,这一贯穿古今的价值判断和伦理理念上接尧舜道统的源头,下开伦理文明复兴的端绪,有着对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高度道德认同,传承并活化着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文化基因,无疑是既熔铸着中华民族的初心又敦勉其砥砺前行的终极价值和至上价值。

  二

  船山受其父王朝聘孜孜研究《春秋》的影响,潜心于《春秋》微言大义的接橥和阐发并将《春秋》视为中华民族固本培元的精神之魂,为百川所归的“义海”,“以义达之,而各有至焉”(《春秋家说》卷中)。船山写有《春秋家说》《春秋世论》和《续春秋左氏传博议》等著作,认为《春秋》是“续王道之绝”“立天下之大纲”“救一国之民彝”的经典,凸显的是天下之公义、王道之大仁,其中关乎君臣上下之德、华夏夷狄之辨、天下治乱之道。船山推崇《春秋》所阐发的“大一统”意识,认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忠诚观念,强调忠孝应该本乎内心,指出“畏刑罚而忠者,臣之道薄;畏谴责而孝者,子之谊衰”(《春秋家说叙》)。只有对忠孝有着内在真诚的信守与践行才能铸就真正的家国情怀。

  在流亡湘南的艰苦岁月里,船山为常宁诸学子讲述《春秋》,以此来激发人们复兴民族的斗志。他写有《为晋宁诸子说春秋口占自笑四首》诗:“腹借征南库,灯邀汉寿光。伤心难自遣,开卷是春王。”“蠹死墨魂失,鸢饥远视仍。纸窗钻不透,大抵是痴蝇。”“南岳经声苦,东林眉宇频。似他添强笑,犹恐隔邻嗔。”“荧泽宏演肝,伊川辛有泪。未知家则堂,云何宣此义。”这四首诗反映出船山在明清鼎革、本人流离失所、生活特别痛苦和困难的情景下仍然心系华夏故园,对晋宁(即古常宁)诸学子讲授《春秋》王道大义以表露自己对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耿耿忠心,虽所谓“口占”“自笑”,但饱含对历史的深度关切,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刻忧思和对诸学子的殷殷冀望,凸显出船山不能自已且生死无惧的家国情怀。第一首诗以西晋时期的杜预和三国时期的关羽喜读《春秋》由是陶铸出傲岸的气节和风骨来教育晋宁诸子。征南,指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死后追赠征南大将军。他因博览群书被人称为“杜武库”(如同武器库一样无所不有)。杜预特别喜欢读《左传》,自称有《左传》癖,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春秋释例》等,崇尚《春秋》的微言大义。汉寿,指三国时名将关羽,关羽被封汉寿亭侯。相传关羽下邳兵败后,为保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归附曹军入许。曹赐羽宅第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传为美谈。汉寿光指关羽秉烛读《春秋》的灯光。春王,指代正月。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春王正月,揭明的是天下一统,都实行王的政令。整首诗船山借助历史人物崇尚《春秋》的事例向晋宁诸子揭明学习《春秋》的重要意义,旨在培育学生维护华夏一统的伦理心志。第二首和第三首诗述说船山在此地讲授《春秋》的困苦状况和他的人生感悟。联系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士大夫精神,船山希望晋宁诸子关心天下大事。尽管他在此地讲授《春秋》大义,唯恐隔墙有耳、遭人告发,但是出于士大夫“谋道”“忧道”的天职使命,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了。第四首讲了三则忠肝义胆的人物故事,旨在培育学生忠诚贞固的伦理人格和人生理想。“弘演肝”的典故,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仲冬纪·忠廉》。春秋时,卫懿公好鹤虐民,翟(狄)人攻打卫国,其民不战。翟人杀死懿公,尽食其肉,只剩下肝脏。卫国大夫弘演远使归来,见状,呼天而号,极其悲痛,遂剖腹,取出自己的腹脏,将懿公之肝装入而死。《吕氏春秋》认为,“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功矣”。后世以“弘演肝”表现臣之忠君不渝之崇高德操。“辛有泪”的典故,出自《春秋·僖公二十二年》。辛有是周朝的大夫,在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时候,他到伊水流域去,看到许多披头散发在野外祭祀的人,由此流泪感慨道:不出一百年,此地就会变成蛮夷居住的地方,因为崇尚礼制的精神已经先灭亡了啊!家则堂,即家铉翁,南宋末年以气节闻名于世的爱国士大夫,号则堂,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宋亡之后,守志不仕,被元朝圈禁于河间,以授徒为业,孜孜不倦讲授《春秋》,著有《春秋集传详说》《则堂集》等。船山在常宁山区宣讲弘演、辛有、家则堂的故事,表彰忠肝义胆,凸显的是民族大义,和忠贞不屈之民族德操以及为道义而献身的民族精神。

  三

  船山于流亡湘南的苦难岁月,不仅大力弘扬《春秋》之民族大义,还写出了《黄书》这一爱国主义的经典著作。《黄书》从“拒间气殊类之灾,扶长中夏以尽其材”的民族意识出发,强调一个民族“自固族类”的伦理价值,提出了“仁以自爱其类,义以自制其伦,强干自辅,所以凝黄中之缊也”的思想观点,强调“保其类者为之长,卫其群者为之邱”,认为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固或灵根自植,那就不配有讲道德的资格。从“自固族类”的民族意识出发,船山呼唤志士仁人应当着力思考“建民、固本、清族类、拒外侮之谋”,“乐天下之成而成之,选天下之利而利之”,进而使其“血脉强固”“清气疏曜”,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船山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持一种高度自信的乐观主义态度。在《黄书·宰制第三》中,他指出:“是故中国财足自亿也,兵足自强也,智足自明也。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休养厉精,士佻粟积,取威万方,濯秦愚,刷宋耻,此以保延千祀,博衣弁带,仁育义植之士甿,足以固其族而无忧矣。”在船山看来,中国有足够的财力能够使其成员更好地生聚繁衍,有足够的兵力能够实现富国强兵的价值目标,有卓尔不群的伦理文化和核心价值能够支撑中华民族行稳致远。只要我们坚守“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价值理念,“公其心,去其危,尽中区之智力,治轩辕之天下,族类强植,仁勇竞命”,就一定能够形成坚如磐石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从而在未来的岁月里产生荡涤秦愚、洗刷宋耻和“虽历百世而弱丧之祸消也”的伦理效应,催生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并新造民族文化的灿烂前途。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