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西迁精神的启示

发稿时间:2022-04-18 14:12:18
来源:理论网作者:许冬梅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西迁精神给我们很多启示。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世纪50年代,数千名交大师生响应党中央为适应国防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需要,毅然决然踏上西行列车,投身祖国大西北建设。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祖国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军事国防、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和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14亿中国人民的生活,坚定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而且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为世界贡献了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然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论身处哪座城市,无论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今天我们是否还能不计个人得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时代之问。回答好这一时代之问,检验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用忠诚奉献书写家国情怀。当年,交大西迁的知识分子不畏艰苦不畏难,“打起背包就出发”,在三秦大地、三尺讲台上,奉献了毕生的知识和汗水,实现了自己的科学报国、科学强国梦。几十年岁月如梭,青丝染白发;半世纪家国情怀,任初心不忘。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实践表明,忠诚奉献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始终把民族、国家、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担当作为,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一个时期以来,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无数共产党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数万名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不顾个人安危向险而行,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又遇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重挑战,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困难面前勇挑重担,关键时期担当作为,就是对忠诚奉献的最好诠释,就是对家国情怀的最好写照,就是对西迁精神的最好弘扬。

  爱国奋斗的精神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从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胸怀大局、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实践证明,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胸怀大局、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丢,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民族进步事业的爱国精神不能丢。因为,无论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是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抑或是西迁精神,每一种精神背后,都记录了一段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爱国奋斗史,这些不同时期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贯穿着爱国奋斗的主线,是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精神动力。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今天,重温西迁精神所传递给我们的也正是这样一种人生境界。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