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多国发放现金补助,中国多地可领消费券 你领了吗?

发稿时间:2020-04-01 15:00:09
来源:中新经纬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目前,日本、韩国、美国等多国相继宣布将直接向民众发放补助金。此外,中国多地也陆续推出消费券促进居民消费。

  多国发放现金补助

  据韩联社3月30日报道,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带来的冲击,韩国中央政府将携手地方政府划拨9.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7.9亿元)预算,向收入下游70%的家庭发放灾害补助。据悉,收入下游70%的家庭约1400万户,4人户的补助标准为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800元),3人户的补助标准为80万韩元,2人户和1人户的补助标准分别为60万和40万韩元。报道指出,发放紧急灾难补助的方案将争取在4月内获得韩国国会通过,韩国总统文在寅也表示,争取5月中旬以前向国民发放补助金。

  早在3月12日,澳大利亚就宣布直接发放现金,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宣布,从3月31日起向大约650万人发放每人750澳元的一次性现金补助。

  随后,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多国相继宣布“撒钱”。

  当地时间3月20日,德国政府推出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将获得总计500亿欧元的直接补贴,大企业可以获得6000亿欧元的救助资金。当地时间27日,德国联邦参议院审议通过了该援助计划,据媒体报道,第一批资金将在4月1日之前发放至有需要的企业或个人。

  当地时间3月27日下午,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了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法案中2500亿将用于直接现金补助。直接现金补助包括,年收入最高7.5万美元以下个人将收到1200美元支票,家庭最高收入15万美元以下可以收到2400美元支票,每个儿童多500美元,年收入高于75000美元者收到现金支票数量将减少。

  中国多地发放消费券

  疫情发生以来,国内餐饮、住宿、文旅等服务性消费受到明显冲击。数据显示,1-2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下降17.6%。

  为刺激消费,早在3月2日,济南宣布,面向旅游景区、旅行社、影剧院、演艺场所、书店等文旅企业推出2000万元惠民消费券,拉动文旅消费。

  紧接着,南京和杭州也相继宣布发放消费券。

  3月13日,南京宣布将发放总额度3.18亿元的消费券。困难群众、工会会员、乡村旅游等3类消费券将按系统内有关要求发放;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4类消费券将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在5000万元的电子消费券中,餐饮、体育、图书、信息分别为2000万元、1000万元、700万元、1300万元。

  3月26日晚,杭州宣布向全体在杭人员发放16.8亿元消费券。本轮消费券政府发放额度为5亿元,其中1500万元用于困难群众的消费补助,剩余4.85亿元用于电子消费券发放,消费券活动周期为3月27日至5月31日。同时,商家匹配优惠额度11.8亿元左右,预计消费券实际总额将达16.8亿元。

  3月31日,“2020礼享罗湖”活动开幕,深圳罗湖区将面向深圳市民发放3000万元微信电子消费券,凭微信卡包中的卡券,市民可在有效期内至罗湖区内包括“生鲜产品、日用品、服装服饰、家用电器、黄金珠宝”等商店及酒店和餐饮店进行消费。

  据不完全统计,3月份以来,已有深圳,重庆、杭州、南京、济南、宁波、嘉兴、青岛、秦皇岛、南充、德阳、建德等多个城市以及浙江、辽宁、江西、河北、安徽、广西等多个省份发放不同形式的消费券。

  机构:预计新增消费约629亿元

  光大证券研报介绍,相比直接面向居民“撒钱”的方式,消费券能够更直接地转化为消费;相比定向的消费券(例如食品券、旅游券等),普遍的消费券又能够满足居民不同的消费偏好。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来看,消费券对消费的额外拉动作用在10%-40%之间(平均可能为20%)。

  “消费券本身是通过补贴方式来刺激消费、释放消费需求。从以往经验来看,消费补贴政策一般在短期内都会带动消费增长出现新高。特别是在消费券重点支持的领域,短期内会出现消费快速增长的局面。因此,对于短期消费的拉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分析指出。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对地方的分类测算结果显示,中性假设下,预计全国消费券总规模约349亿元,而乐观和悲观假设下分别为586亿元和226亿元。

  该研报进一步分析指出,中性情景下,预计消费券带来的新增消费规模约629亿元,与2019年全国约41万亿的社零总额相比微乎其微,故对社零总规模的拉动作用有限。但对于受冲击严重的零售、餐饮和娱乐等企业以及困难群体或有重要纾困意义。

  对于南京、济南、宁波等地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费券,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表示,“支持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地方出台政策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要考虑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二要让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真正把好事办好。” (中新经纬APP)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