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新基建”重在抓好新机遇

发稿时间:2020-03-23 12:25:03
来源:新华网作者:记者张辛欣

  近日,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应举措。一时间,市场掀起一股“新基建”的热潮。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基建”有助于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是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方法,被很多人视为应对挑战、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然而,抓住、用好这个机遇,需要从实际出发、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切忌一哄而上,盲目跟风,随意为之。

  抓住机遇,先要辨清机遇。不是简单地建设一张网,就能带动发展的跃升。所谓“新基建”之“机”,不在基建本身,而源自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与经济社会转型需求的叠加,是时与势的结合。

  传统制造成本高,企业要用新的生产模式;下行压力大,消费要寻求新的空间;城市治理挑战多,公共服务要有更高的效率……这些都需要信息化来“破题”。

  我国网络化基础不断夯实,硬件设备、计算能力、产业链完整性灵活性等有了明显的提升,很多技术进入了可以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阶段……这些也为创新创造了条件。

  此时加快推进“新基建”,是通过筑牢“硬件基础”给创新加把劲、添把火,加速新技术的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

  向云“迁徙”,实现零售转型;数字“赋能”,提升制造效率;精细饲养,确保农牧质量;智慧管理,破解“大城市病”……“新基建”带来的机遇,并非简单指向个别企业、某些行业,而是广泛面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动能。

  发展的机遇,总源于对需求的探索与把握。抓住“新基建”之“机”,也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条件有基础建设大数据中心,也并非工业互联网“火”了,就都要“一股脑”跟上去。

  各地要立足当地禀赋、产业分布,考虑市场需求和本地发展实际来统筹;也要建立新机制、明确新主体,进行周密规划和科学评估;更要根据财力和债务的承受情况循序渐进推进,避免一哄而上,形成新的过剩或风险隐患。

  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善好制度与服务。人们期待着,“新基建”的效用将更好释放,更大程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