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政府减税谁受益

发稿时间:2015-12-01 00:00:00

  我在《政府补贴悖论》一文中曾说,政府给穷人补贴,最后受益者未必是穷人。商品过剩,给穷人货币补贴穷人会受益;但若商品短缺,补贴穷人则不如推进供给。至于怎样推进供给,限于篇幅那篇文章没有谈,其实我的观点,办法之一是减税。从财政角度看,减税是财政给企业让利,也可看作是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这样讲,我想读者一般会同意。但如果我说政府减税未必就是补贴企业而也可能是补贴消费者,很多人恐怕会一头雾水。我写这篇文章,正是要讨论怎样判别政府减税的受益者。或者换句话说:政府在何条件下减税是补贴企业;在何条件下减税是补贴消费者。若弄清了这一点,即可推出今后结构性减税该如何安排更合理。

  说政府减税有可能是补贴消费者,并非我的主观臆断。想想2009年启动的结构性减税吧,读者可知道此次减税的背景?原来,2007年底颁布新劳动法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大约升高了20%,这样一来工资就挤占了利润。不巧的是,次年又遇上美国金融危机,内外交困,当时不少企业喊救命,为了救企业,政府这才启动减税。

  是的,看上去那次减税是补贴企业,但我却认为是在补贴职工。事情明摆着,若任由工资挤占利润,长此以往企业可能会关门。企业一旦关门,不仅提高的法定最低工资不能兑现,而且职工还得下岗。可见那次减税不过是政府替企业给职工加工资,不让工资再挤占利润,此举虽也减轻了企业压力,但补贴的真正受益者是职工不是企业。

  以上当然只是特例,事实上,消费者也并不总是减税的受益者。比如政府给企业出口退税,受益者就是企业,与国内消费者无关。问题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组判据,可一目了然地判定谁是减税的受益者。这问题有点难,但不是绝对找不到。我的思考是这样:政府加税企业可转嫁税负,那么减税后补贴是否也有可能转移?思来想去,我的答案肯定。为便于理解,容我先从税负转嫁说起。

  所谓税负转嫁,是指政府加重对企业征税,企业自己不承担,却将税负转嫁给了消费者。企业是怎样将税负转嫁出去的呢?要明白这一点,需借助需求弹性来解释。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带动了需求变动,其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弹性。如某商品价格上涨10%,需求减少了20%,即弹性系数是2。经济学说,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反之则缺乏弹性。

  需求弹性与税负转嫁有何关系?让我再举一个例子。若政府对生产酱油的企业加多征税3%,由于消费者对酱油的需求缺乏弹性,酱油降价不会多买,酱油涨价也不会少买。这样企业将酱油价格提高,销售不会减少,于是加多的税负就转嫁给消费者了。相反,若某商品需求弹性高,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大幅下降,这样税负就转嫁不了,只能由企业承担。

  由此可见,企业税负能否转嫁,关键在商品能否提价,而商品能否提价,又决定于需求是否有弹性。若我们把角度倒过来研究减税,道理也相通。前面说,减税是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这种补贴会否转移,关键在商品会否降价,若能降价,减税的受益者是消费者;若不能降价,减税的受益者是企业。而决定商品会否降价的因素,也是需求弹性。

  个中道理其实简单。假如某商品需求缺乏弹性,降价后需求不增加,企业不会降价;若某商品需求具有弹性,如降价5%,销售可增加10%,企业就有可能降价。为何说只是有可能降价?因为企业最终是否降价还要看商品供求。这是说,减税(补贴)会否转移,需从商品供求与需求弹性两个维度考量,对此我们可分四种类型分析。

  类型一,商品短缺与需求弹性大。一般说来,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不会降,减税(补贴)的受益者是企业。但这只是从短期看,若从长远看,由于该商品需求弹性大,供应又存在短缺,政府减税必推动企业扩产,这样随着供给增加,待以时日商品必降价,而商品一旦降价,补贴就会向消费者转移。

  类型二,商品过剩与需求弹性大。在此情况下减税,补贴会转向消费者。商品供过于求,价格有下降压力;而需求弹性大,意味着价格下降会带动商品销量大增。企业可以薄利多销,当然会选择降价,不然产品卖不出,减税力度再大企业发展也将难以为继。

  类型三,商品短缺与需求弹性小。政府对此类企业减税,受益者是企业,补贴不会转移。一方面,由于商品供不应求,企业不会降价;另一方面,由于需求弹性小,即便降价商品销量也不会同比增加。但要指出的是,对这类企业减税可推进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短期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类型四,商品过剩与需求弹性小。政府对此类企业减税,补贴的也是企业。不过此类减税与第三种类型不同,不仅消费者不受益,而且对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商品已经过剩,需求弹性又小,商品降价也不可能减少过剩,反而对过剩会火上加碳。

  最后再说减税安排。时至今日,推行结构性减税已成定论,当下的问题是怎样减。据上文分析,若要兼顾企业与消费者利益,并考虑到国家现有财力,我认为政府应优先对第一类企业减税,然后再为第二类企业减,第三类企业也可适当减,对第四类企业则完全不必减。减税作如此安排,读者以为如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