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2020年值得关注的十个课题

发稿时间:2022-04-14 15:10:07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作者:课题组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党正带领人民向着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发起最后的总攻。越是到最后关头,任务越是艰巨繁重,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矛盾亟待解决。2020年,大国之间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竞争博弈日趋激烈,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思潮涌动,新的科技变革对全球治理和世界经济影响日趋深刻,我们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需要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战胜风险挑战的更强大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历史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新的历史方位、时代课题和发展目标,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0年,关于治理现代化,关于高质量发展,关于基层治理创新,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最关注哪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哪些领域、哪些问题上取得突破、有所作为?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我们亟需对此进行更全面梳理、更深入研究。

  为此,人民智库课题组推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值得关注的十个课题年度特别策划,依托人民论坛全国理论调研基地()网络,通过电话、邮件、短信等方式,向120余位各领域专家学者广泛征集意见建议;通过网络问卷,广邀全国各地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专家学者与党政干部参与网络评选;邀请权威专家对初步评选出的重大课题进行论证,结合人民智库2019年度已取得的系列研究结果,得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值得关注的十个课题这一阶段性研判成果。这十个课题分别为:

  ·如何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推进一国两制实践

  ·如何从制度基础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如何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利企便民水平

  ·国家治理如何有效应对新技术变革可能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提高行政效能

  ·如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基层的落实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更好激活社会治理中各主体活力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的教育体系

  本次遴选出的十个课题,涉及国家治理的多个领域、多个维度、多个层级,不仅是各界广泛关注、期待进一步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处理好的问题,不仅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在制度层面进行完善,也需要在实践层面进行探索。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值得关注的十个课题策划、实施、调查和研究过程,得到了各领域专家学者、各级各地党政干部等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不少专家围绕这些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本期《国家治理》周刊就“2020年值得关注的十个课题选取部分专家观点,汇集在一起,以求为这十个课题开题破题,让读者对这些待解决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期待专家学者和党政干部继续思考和讨论,为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如何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下降至2018年的1.7%2019年还将有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确保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必然会面临诸多难啃的硬骨头和艰巨的挑战。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全面小康之后,如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如何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如何团结和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乡村建设中?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推进一国两制实践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符合中国国情和香港、澳门实际的,有力保障了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利益。然而20196修例风波以来,香港不断升级的暴力行为,也让香港的发展和民生问题、法治和国情教育问题、国家认同问题、外部势力干预问题等影响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浮出水面,并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港澳回归,不仅是换一面国旗、换一批管理者,而是要回到祖国大家庭,与国家连为一体,形成命运共同体。港澳的发展,不仅是港澳居民的事情,更是全国人民的事情。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完善宪法和基本法实施机制,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新形势下,如何更好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促进港澳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是2020年国家治理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如何从制度基础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019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严格控制层层发文、层层开会,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加强计划管理和监督实施,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将贯彻落实通知作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重要抓手,紧盯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中央要求为基层减负”“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物中解脱出来,受到广大基层干部拥护和期待。然而,在实践中,有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任务层层发包、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加码,检查考核过多、标准要求过高、材料要求过繁,上边千把锤,下面一颗钉,基层干部时间精力有限、只能形式主义应付等情况。虽然广大干部群众深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但现实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的作风建设中的沉疴顽疾,也反映出我国压力型行政体系的深层次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制度上对其加以纠治。

  如何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利企便民水平

  服务型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医治当前各种政府病、建设有为政府的灵丹良药。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本位、人民本位,它与传统的以官本位、权力本位为特征的管理型政府相比,有着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标,并部署了一系列改革政府治理体系的具体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关键是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利企便民水平。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资源整合者、经济增长的排头兵、科技创新的急先锋,是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民群众则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源和社会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因此,2020年需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提升政府利企便民水平,把企业营商环境好不好、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考核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推动政府工作创新和服务理念升级。

  国家治理如何有效应对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讯等新技术变革不仅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也对国家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改变了传统的组织形态,可以打造不受空间及地域限制、高效便捷、多渠道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政府治理的无缝衔接,大幅提高公共治理效率。

  新技术变革在为国家治理提供发展动力和技术平台的同时,也在经济发展、社会运行、道德伦理、公共安全诸领域引发了新的问题。在新技术语境下,传统国家治理的政府中心主义受到挑战,社会朝着更加个性化、民主化、自由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如何有效发挥新技术的工具理性造福人类,科学规避新技术变革对公共价值的冲击,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创新的重要诉求。为此,必须实现新技术革命和国家治理的双向互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积极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组织形态变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将新技术变革转化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提高行政效能

  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政府职责体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建设优良的政府职责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如何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提高行政效能;如何处理好政府权力职能责任之间的匹配关系,避免”“”“失衡,防止职责模糊、冲突甚至混乱;如何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协调关系,都是需要深入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如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基层的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自2016年开始国务院每年都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放管服改革作出部署。我国各级政府不断放宽市场准入,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深化改革商事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国营商环境的国际排名连续两年大幅上升。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是一场涉及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放管服改革的初衷是更好地服务群众,落脚点是让群众满意。但有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一些地方用土政策抵消国家好政策放管服改革中仍存在中梗阻最后一公里不畅问题。只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基层的落实,才能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强大引擎。在城镇化进程中,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保障制度顺应时代发展、适应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内在要求。201912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已超过13亿人,覆盖93%以上人口,这意味着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中国,一个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即将建成。但与此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户籍制度的制约,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统筹程度不高、异地转移接续难、流动人口社保覆盖不足等问题,仍需在以往的扩面基础上一步步提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更好激活社会治理中各主体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多样、广泛,仅仅依靠物质文化生活的提升已经不能满足,而是要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给予人民更多的获得感。也正因如此,使得社会治理及相关问题呈现出新的复杂性,单靠政府的力量已经难以实现社会治理效能最大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加明确了2020年及以后社会治理应扩大多元主体参与的主要方向。充分激发社会治理中各主体活力,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要求,也是今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工作。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的教育体系

  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普惠性、基础性社会建设事业。

  2019年,国家针对教育等相关领域出台了多份既有针对性又体现系统性的文件,对教育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尤其是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中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其作为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系统勾画出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接下来,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教育体制;如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解决教育不平衡不公平问题;如何发挥现代科技、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