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德故事:
凤凰涅槃破解"头号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
顺德历来先行一步,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顺德探索和借鉴,目前正肩负广东省率先建设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敢喝“头啖汤”的顺德人抓住机遇,迅速崛起,成为广东著名的“四小虎”之一。顺德的GDP已超3000亿元,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百强区第一名,十次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培育了家电、机械装备两个产值超两千亿产业集群,拥有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花卉之都等28个国家级荣誉,被称为“可怕的顺德人。但是,顺德常常在出现奇迹的时候,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拿起了无情的“手术刀”自我解剖、自我扬弃,凤凰涅盤。现在,顺德以改造村级工业园为"头号工程"和抓手,加快从规模顺德向高质顺德的蝶变,再次形成明显的“先行效应”,“先发优势”,再次激和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创新空间",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一)探索与范例
推进高质量发展从何入手?顺德坚持两个导向,一是问题导向,二是目标导向。抓住村级工业园改造这个“头号问题”,按照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目标,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六种模式”,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五大高地”。
1.问题导向,壮士断臂,实施“六种模式“
顺德在调研中发现,当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顺德民营资本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强区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自然集聚形成为数众多的村级工业园挤占发展空间,土地“挂起”现象严重、利用率低等问题交织,阻碍了创新要素的引入,制约着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占地13.5万亩,拥有1.9万家企业,占用全区已投产工业用地面积的70%,却只贡献27%的产值和4.3%的税收,高消耗、低产出、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落后,是顺德高质量发展大道上的主要矛盾,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绊脚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改造村级工业园已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针对上述问题,顺德探索了政府挂账收储、政府直接征收、政府生态修复、企业长租自管、政府统租统管和企业自主改造六种改造模式,收到明显效果。
(1)企业长租自管模式。
由政府引导,产业定位,经村集体表决通过后,公开引入社会资本(企业)长期租用,进行土地整理、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及招商,解决集体土地及物业难以融资的问题。
例,乐从上华工业区项目按“政府引导、农村参与、社会投入”的改造开发模式,采取拆除重建类“二改二”(工改工)为主,综合整治类为辅的改造方案,由企业进行长租自管。区镇国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共建。
(2)政府挂账收储模式。
政府统筹,经村集体或全体股东表决同意后,土地由集体转国有,政府、土地储备机构与权属人签订收储协议,暂不支付补偿款,土地公开交易后,出让金由政府与原权属人按政策规定分成。
例,仙塘宝涌工业区(一期)项目,占地面积153.72亩,由万洋集团进驻开发,该项目是全区首个以“集转国+挂账收储公开出让”方式实现的“村改”项目。规划建设成为集生产制造、科技研发、物流仓储、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为一体的新一代绿色生态智造产业园。
(3)政府统租统管模式。
由政府引导、国资介入,经村集体表决通过后,以流转形式由国资开发建设,提前支付一定土地租金,逐年支付剩余租金。
例,乐从沙边村工业区(堤内)项目改造,土地性质属集体建设用地,涉及租户(企业)93家。因原产业低端,所有企业计划全部搬迁拆除,实行政府统租统管。项目土地保留集体性质,通过公开流转或公开选定合作方的形式引入建设主体,流转年限为40年,流转期满后,土地及地上物业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4)政府直接征收模式。
经村集体同意后,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给予村集体的村民相应补偿 和安置,再以公开出让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
例,顺德区南入口新兴产业园项目。厂房以星铁棚结构为主,多采用小作坊生产形式。物业权属多为集体出租。该项目采取直接征收开发的改造模式。由政府根据土地管理、征收等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经村集体同意后,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并给予村民相应补偿和安置,征收的土地再以公开出让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
(5)企业自主改造模式。
政府统一规划,政策扶持,确定产业准入条件,统筹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建设及运营水平,引导业权人自发改造。
例,广东华南机械装备产业园村改造,通过区、街道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引导,以再市场化的方式撬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结合,项目的快速破局、快速推进、快速显效。
(6)生态复垦复绿模式
减量规划,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政策,由政府主导直接征收,不再用于工业、商业用途,开展生态修复、复垦复绿。
例,北海生态复绿产业配套园项目,占地面积1685亩,基本为国有出让用地,根据上层规划要求,北海生态复绿产业配套园复垦复绿面积约为984.8亩,根据规划要求,结合伦教自身城市发展策略,在北海生态复绿产业配套园推行生态复垦复绿的改造模式。
2.目标导向,高质发展,打造“五大高地“
顺德制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目标。一是,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腾出空间。二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4.0发展。三是,建立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到2022年,构建创新发展动力机制、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机制、质量技术标准引领机制、绿色发展约束机制。根据上述目标导向,着力打造“五大高地“,形成高质量发展体系。
(1)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新高地。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再市场化”改革,激发起全社会的创造力。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制造业优化升级新模式。启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探索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创新。
(2)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率先实现5G全覆盖,率先应用5G技术武装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用物联网推动家电和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向智能制造优化升级,助力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发展。
(3)打造科技创新转化应用新高地。完善和制定一批企业人才和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骨干企业设立全球创新中心,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走创新全球化道路。实施“三核两高”引领战略,聚焦核心领域、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争创高质产品,打造高端品牌。发起“品质革命”,对标世界一流水平制定具备引领性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家电、家具等主导产业产品合格率,擦亮“顺德制造”金字招牌。
(4)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推进与大湾区枢纽城市的互联互通工程,加快形成“1小时交通圈”。高标准规划建设顺德港澳城等一批重大平台,为大湾区创新发展尤其是深化对港对澳合作提供空间。
(5)打造品质生活新高地。加快实现城市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教育卫生、社会治理等全方面高质量发展。
(二)进展与成效
一年多来,顺德大胆试验,全力攻坚,实施村级工业园改,并以此为支点,撬动产业优化升级,企业创新发展,营商环境提升和乡村振兴,促进各领域全面高质量发展。
1.产业优化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村级工业园改造已实现了2019年大突破的目标,为顺德产业腾出了宝贵的发展空间,现已从“以拆为主”进入“拆建并举”的新阶段,通过优化发展环境,不仅让企业扎根顺德、安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企业坚守实业、增资扩产、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优化升级,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猛。2018年以来已促进39家本土企业启动增资扩产项目,总投资额433.8亿元。目前,总投资800亿元的博智林机器人谷首批建筑机器人样机已投放调试,美的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一期实现试产,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型。
2.乡村全面振兴,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村级工业园改造彻底改变了农村原有粗放的发展模式,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提前布局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规模化程度高的企业,有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村级工业园改造,客观上为建设美丽村居尤其是美丽田园打下了坚实基础。顺德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下决心强力清理整治农用棚舍,目前已建成安全、规范、美观的农用棚舍638个,拆除破旧棚舍1792个;清理小散乱养殖场,全区280家养殖场目前仅剩1家;加强田园美化绿化,在田基上建设绿道,两旁种植农作物,并在主干道节点种植季节性花草,全面提升田园景观。
(三)启示与思考
1.问题导向,实践优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改革,哪里阻碍高质量发展就从哪里突破,以实践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2.目标导向,规划先行。明确科学目标,制订具体方案,打造连片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彻底改变破旧无序的城乡面貌和散乱低端的产业形态。
3.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不与民争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激发市场和发企业家的活力。
4.共建共享,和谐共赢。兼顾平衡各方权益,科学搬迁,合理补偿,村改新增效益反哺村居和企业,保障村民长远利益,实现共享的最大公约数。
5.创新政策,释放红利。不断出台创新政策和细则,逐渐形成了日渐完备的政策体系,将难事变成实事。
二、英德故事:
辩证创新变短板为潜力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2018年,英德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10月23日来到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连江口镇连樟村考察调研视察,听取广东省推动粤东西北脱贫攻坚和清远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对当地的做法表示肯定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英德乃至欠发达地区的振兴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对策。英德创新思维,砥砺前行,扎实工作,着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把绿水青山“短板”变“潜力板”;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协调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两高”发展。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和经验。
(一)探索与成效
1.科学认识优劣二者的关系,把短板变为潜力板
英德与珠三角的县市相比,最大的优势是青山绿水、生态良好,这是不可再生、稀缺的宝贵资源,因此英德在“绿水青山”上大做文章。
(1)在特色农业上大做文章
围绕茶叶、麻竹笋、蚕桑等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规模化经营、绿色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切实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竞争力。推动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动连江口镇连樟村、石牯塘镇锦潭等5个片区建设。推进农业众筹、订单农业、社区支持农业、农村养老服务业等农村新业态。推进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县项目实施,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品牌引领、质量兴农。以英德红茶、连樟村茶菜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提高特色农业的质量。目前,连樟村果菜茶产业园22个项目已全部开工或启动。截至11月底,产业园项目累计投入资金8489万元,项目带动农户1062户。清远市英德市红茶产业园项目建设包括农业生产、红茶加工、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品牌营销、金融创新等五大板块,截至11月22日,英德红茶产业园21个项目已全面开工,投入资金28514.6万元,带动农户5603户。今年,英德还举办了第十五届全国茶叶经济年会,进一步扩大英德红茶的品牌影响力,英德红茶被评为国际高香红茶,英德8家茶叶企业被评为生态茶园,九龙镇获得4A农业公园。
(2)在生态旅游上大做文章
充分发掘自身特色优势,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化组织保障,推动机制引导全域化;强化规划引领,推动资源整合全域化;强化业态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全域化。实行“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旅游+体育”。谋划重点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等布局,与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相衔接,推动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协调发展的全域生态型旅游产业体系。加快现有景区提档升级,力争把宝晶宫度假区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积庆里、仙湖、天门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积极谋划建设北江旅游带,加快奥园文化旅游城、徐家庄生态旅游项目、水边温泉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连江口镇国家特色小镇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构筑北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产业廊区,力争将连江口镇打造为全国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特色旅游示范镇。大力发掘历史文俗资源,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工程,打造国际化乡村旅游品牌。最近,英德市被评为“第九届广东省县(市)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英西峰林被评为“第九届广东省最具影响力旅游品牌”。
2.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统筹城乡发展
(1)统筹城乡规划
深入实施“多规合一”,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边界线有机结合。加快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连江口等11个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英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修编。加快镇村规划修编,完成11个镇规划编制。启动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完成182个行政村规划编制。
(2)统筹城乡交通
充分利用省提出的构建支撑“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的基础设施差异化政策体系,进一步规划对接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周边县市的快速道路网络,加快推动市域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互联互通,全力构建现代化大交通格局。加快推进广连高速、省道348线浛洸至九龙段改建、省道292线市区延长线一级公路新建等在建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高道连江大桥、县道377线连江口镇至连樟村段、走马坪至石牯塘公路等一批地方公路项目,一批农村公路硬底化等项目,全面提升公路运输能力。
(3)推动乡村振兴
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重点区域建设、农民就地城镇化试点。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深入实施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县项目,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强化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合,促进农村产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将连樟村打造成为全国农村基层党建、推进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4)加快电商发展
着力把英德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为全国农产品展销电商示范园。以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扩容升级、优化调整产业园运营管理体制和完善产业园各项建设等为抓手,整合电子商务产业园及周边资源,整体规划打造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片区,争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第一,注重示范带动,全力推动电商产业园提档升级。一是将电商产业园原有“一馆三中心”扩展为“一馆八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二是建设英德电商主题公园,形成以电商产业园和电商主题公园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凤凰城、龙山庄和国际新城等成为电子商务“双创”集聚区的新格局。第二,注重夯实基础,不断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市、镇、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搭建和完善,累计建成250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已趋完善;第三,注重创新引领,大胆开展先行先试。成功引进广东省首个智慧县域项目,与蚂蚁金服集团签订“普惠金融+智慧县域”项目协议,目前已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第四,注重政策扶持,不断优化旅游电商发展环境。制定多项扶持政策,利用各级扶持资金以奖补形式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电商经营;第五,注重教育培训,提高电商从业人员素质。截至2019年10月止,英德市共举办电商培训班132期,培训8739人次,带动了1000多人成功就业。
(5)增加金融供给
推动金融机构业务下沉,服务基层;推动农商行回归主业,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重要使命,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推动金融产品多元化、服务多元化。以“政银保”“政银联合”、扶贫小额信贷等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如英德农商行围绕当地电商产业和特色农业,用广东农信鲜特汇平合帮助电商在线售英甘红糖、瑶圆蜜等农产品,有力推动了英德特产走出本地,走向珠三角等更广阔的市场。英德农商行正式向连樟村整村授信1亿元,用于整村开展项目投资,实现脱贫振兴。
(6)增加对乡村的公共服务等供给。
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享有有质量的教育。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第二,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提供基础性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第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7)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机制
以总书记在英德视察的电商产业园和连樟村为基点,聚焦连樟村、连江口镇、英德市区等重点区域,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促进市、镇、村协调发展,打造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连樟村模式”。坚持“因地制宜,以点扩面”的原则,以“连樟村模式”为蓝本,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3.辨证协调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两高"平衡,实现欠发地区振兴
(1)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首位和前提
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实际,走差异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民导向,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健全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配套政策,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完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加快推进辖区内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规划建设工作,完善英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和建设。推进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加强石门合等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推进石漠化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
(2)以园区为载体,着力绿色低碳高度发展
推动英德产业园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初步形成了以精细化工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以锂电新能源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以及以特种设备为特色的高端装备产业的“2+1”特色产业体系。园区先后获评2018年度广东省工业园区“十佳会员单位”、广东省“四星级园区”,是英德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2019年7月29日清远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申请将英德产业园创建为省级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
(3)主动融入广清一体高质量发展体系
推动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广连高速公路,北江航道千吨级扩能升级。加快省道382线英佛公路至广乐高速连江口互通段、县道407线石灰铺洋老村至广乐高速连江口互通段等路面改造工程建设。
积极参与产业共建。抓住广州白云区对口帮扶、黄埔区(开发区)合作共建的机遇,引导一批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延伸蔬解到英德。积极推广锦源农牧公司开拓珠三角市场的经验,支持鼓励本地企业与农民经济合作社到广州等珠三角城市设立专柜、专营店等销售平合。深化与白云区在教育、医疗、就业、旅游、文化等领城的交流合作,努力让英德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资源、人才和技术服务。
强化重点项目带动。完善重点项目定期调度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林地等要素指标,力促航邦新材料、顺翼机械科技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生产,金高丽新材料、华鑫无机材料等一批项日完成建设。
(二)启示与思考
1.辨证思维是“短板”变成“潜力板”的关键。任何地方都有优势和劣势,我们要科学分析,辩证利用。优和劣是一对矛盾,二者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促劣势短板变成“潜力板”。补短板不能仅仅理解为“拉长”和“补齐”的过程,要分析短板的潜力所在,短板不一定是劣势。短是相对而言,短说明有发展空间,只要创造条件扬其所长,就能转化为潜力。比如,英德的绿水青山对工业发展来说是劣势,但对于生态旅游来说是优势,因此,英德就在青山绿水和生态旅游上大做文章,把劣势变为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制度创新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制度障碍是造成二元结构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着力通过制度创新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通道,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公共资源平等交换、生产要素充分对接,让人财物回流农村。当前重点要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土地、资金、产业、信息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要制定具体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和旅游休闲;要建立工商资本和科技入乡机制,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允许科技人员在涉农企业技术入股、兼职兼薪;要激活乡村土地和房产,既要实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而且要探索宅基地的“三权分置”,试行以整村异地搬迁、农民公寓、住房联建等方式释放土地;要建立农村财产交易平台、土地入市平台;要通过加强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3.高水平保护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条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21世纪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在高水平保护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是我们追求的主题。在当前经济发展中,首先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的老思维老套路,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的依赖,从过去的粗放发展、低效增长转向质量变革、创新驱动。二要加快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的制度保障,着力走出高水平保护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两高”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