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是一种物理现象,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社会现象,表面上看数量很多、规模很大、形式华丽,但内部结构脆弱、质量效益差,实际上不管用,比如“经济泡沫”“房地产泡沫”“学术泡沫”等等。“制度泡沫”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制度数量上很多,语言文字上讲得很漂亮,但真正管用、有效执行的制度不多。
“制度泡沫”多而无用、多而无效
“制度泡沫”有两种表现。一是“多而无用”,很多制度本身不科学、不合理,虽然制定出来了,但实际上不可行、没什么作用。不论哪个单位,都可以拿出一大堆制度文件来,特别在检查考核工作的时候,制度文件更是装订得很漂亮,一册一册地摆放出来。有些制度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考核而制作出来的,平时工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有些制度是在检查考核之前,几天内匆忙搞出来的。有人开玩笑说,“平时制度在柜子里睡大觉,检查考核才钻出来”,检查考核之后,这些制度照样无用。二是“多而无效”,有些制度本身是科学的、合理的,但由于执行落实不力、遵守不严格,使得这些制度只是作为文本存在,只是一种文件摆设。本来这些制度应该是有用的,如果认真执行落实、严格遵守,就会产生实际效果,而如果执行落实不力,实际上也不会产生多大效果。时间长了,这样的制度越积越多,实际上也就成了“制度泡沫”。
“制度泡沫”现象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浪费大量社会资源。人们投入成本做一件事,目的是要取得一定效果。投入成本而没有效果的事情,就是浪费资源。制定制度是需要成本的,要投入人力、物力,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制定出来的制度无用、无效,那就是浪费资源。大量产生“制度泡沫”,必然浪费大量社会资源。二是使得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降低,削弱人们的制度意识。制定出制度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反,违反制度就要受到追究,这就是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泡沫”是华而不实、无用无效的,“制度泡沫”对人们的行为是不起作用的,虽然从数量上看制度很多,但有些制度本身不科学、不合理,实际上不起作用;或者不认真执行落实制度、不严格遵守制度,即使科学、合理的制度也不会产生效果,这样的现象长期化、普遍化,就会降低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削弱人们的制度意识,蔑视制度的心理就会普遍化,违反制度的行为也就会增多。
制度不会自动实施
第一,“制度无知”导致“制度泡沫”。虽然重视制度的观念在社会上已经普遍形成,但很多人对制度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少,对制度的实质、特征、功能、制定制度的原则和要求等这些重要问题并不清楚。在“制度无知”的状态下,人们在设计和制定制度时,没有科学的制度理论指导,凭经验、凭想象来制定制度,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必然是不科学、不完备、不严密的,在实践中无法执行实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有些制度实施之后反而产生不好的后果。一方面非常重视制度,另一方面对制度又无知,必然制造出大量不管用的“制度泡沫”。
第二,制度创新不严肃、不认真,简单化、随意性现象突出。提倡制度创新是必要的、重要的,但现在很多人把制度创新当作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设计制定新的制度时,不认真、不严肃,不深入调研、不反复论证,这样必然产生很多“制度泡沫”。制度创新是一项很严肃、很艰难的工作,不是说搞出一个新制度就叫“制度创新”,新制度必须是科学的、严密的、有效的,在实际工作中比旧制度更管用、更有效率,这才是真正的制度创新。现在的一些所谓制度创新实际上“伪创新”,不仅没有产生好的效果,有的反而产生不良后果,所谓的“新制度”还不如原来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的“制度创新”是为创新而创新,只要搞出一些新制度就行了,而不考虑制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更不考虑制度的实际效果,不仅浪费大量社会资源,更造成不良社会后果。
第三,执行制度不力、遵守制度不严格,使一些本来科学合理的制度成也为“泡沫”。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制度本来是好的,是经过深入调研、深刻分析、反复论证制定出来的,这些制度是科学合理的,但由于执行制度不力、遵守制度不严格,使这些制度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出来,时间长了,这种现象普遍化,也会产生大量的“制度泡沫”。制度不会自动实施,制度是由人制定出来的,也必须由人来执行实施。就像制造出一个好的工具,这个工具也要由人来认真使用,才会产生好的作用;再好的工具,没有人认真使用,也不会产生什么作用,这样的工具也就仅仅是一种摆设。
制度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这是克服“制度泡沫”现象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克服“制度泡沫”现象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克服“制度无知”现象。仅仅在态度上重视制度是不够的,还要认真学习制度理论,全面系统地掌握制度知识,克服“制度无知”现象。在设计制定制度时,要以科学的制度理论为指导,而不能凭经验、凭想象来设计制度,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管用的制度,避免制定出一些不科学、不合理、不可行的“制度泡沫”。
第二,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制度创新,避免制度创新中简单化、随意性现象。在制度创新过程中,要深入调查研究、深刻分析问题、反复征询论证,而不能简单随意地就搞出一些制度来。制度创新是由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和制度实施三个阶段有机构成的完整过程。制度需求是制度创新的起点,就是制定制度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经过全面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分析问题,把握真实的制度需求,使制度具有现实性。制度供给就是针对制度需求设计制定相应的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制度缺乏针对性、不解决问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制度需求不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不明确,仅仅凭主观想象来设计制定制度。在制度创新中,要注意避免出现“制度供给”同“制度需求”脱节的情况出现。制度方案设计出来之后,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制度相关人的意见,进行反复认真的论证。有些制度还需要进行试点试行,发现问题后进行调整修改,这样才能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管用的制度。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对实施的效果如何、遇到什么问题,要进行跟踪反馈、控制调节,使制度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认真执行制度、严格遵守制度,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制度的价值不是纯粹的理论价值和认识价值,不是说制定出制度之后让人们知道就行了,制度的价值在于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解决实际问题。制度有效管用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最终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们在实践中认真执行制度、严格遵守制度,制度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科学合理的制度,只有认真执行、严格遵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切实的效果,否则,再多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制度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