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进,2019年成绩来之不易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总体稳定、稳中有进,运行在合理区间,“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些成绩的取得十分不易、成之维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善谋善断、掌舵领航的结果,充分表明了我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巨大潜力,突出表现在“三个来之不易”。
一是主要指标符合预期,保持总体稳定增长来之不易。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6.2%,预计全年将实现6.1%左右,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要从三个维度客观看待这一增速:其一,从外部环境和国际比较看,外部环境进一步趋紧,世界经济增速降至近10年来最低水平,在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我国经济增速位列第一,仅年净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经济总量。其二,从纵向对比看,是在高基数上实现的增长,每年的经济净增量均实现增长。其三,是在防范化解金融债务风险过程中实现的较快增长,金融风险趋于收敛,地方存量债务逐步化解。
二是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来之不易。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8.4%和8.7%的快速增长;投资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大幅增长,高出投资总水平1倍以上。当前的经济运行并不是结构刚性不变的整体增速回落,呈现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积极因素不断聚集、高质量发展特征持续显现的新变化,就此角度而言,产业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分化,有着积极意义。
三是社会政策兜底,保持民生持续改善来之不易。预计2019年我国减贫人口将超过1000万,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摘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把“稳就业”放在“六稳”之首,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93万,超额完成就业目标。1—9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的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把握要义,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强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具有现实针对性。历史经验表明,在应对经济下行时,地方政府在处理当前问题和长期目标的关系时,往往容易更关注增长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容易更关注经济总量而忽视经济调整,容易更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容易更关注当期政策的立竿见影而忽视风险矛盾的化解。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矛盾和问题,发展的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发展的内涵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这是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把握的根本遵循。
二是要系统、全面、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是多目标的集成优化,而不是单一目标,更不能牺牲某些方面换取增长速度。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评估的标准和尺度就是新发展理念。不能把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对立起来,没有质的提升,增长不可持续,也难以见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抓经济工作的方式,提高新时代抓发展的本领,在多目标决策中找到最优方案、实现动态平衡,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确保明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将高技术产业链安全面临威胁的压力,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动力,以更大的力度破解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以资源环境上限为约束,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绿色发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开放促改革,加快完善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的体制机制。
稳字当头,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的成色,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需要加倍努力,以政府的科学有为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做到“四个新作为”。
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要有新作为。把制造业提质增效、稳定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形成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避免“脱实向虚”、企业成本有降低、要素易保障的良好环境。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持续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用新技术、新模式为产业、企业赋能,促进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工程,以标准提升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高技术供应链安全水平。
在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上要有新作为。把握科技创新规律新特点,加快完善激发、调动各方面创造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形成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联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科技创新全链条顺畅融通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和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搭建开放型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研究制定应用端的创新激励政策,形成供给侧和应用端“双向”发力的激励机制,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应用支持政策,改革工程招投标制度,形成有利于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的创新导向型招投标制度。
在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上要有新作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浙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的交汇地。明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我们将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词,锐意改革创新,实现要素顺畅流动和更大范围高效配置,努力形成倍增效应。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领导和推进机制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政策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努力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蹚出路子。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要有新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管理流程再造和上下左右之间协同,促进机关作风和干部理念的转变。浙江将在扩面、提质、撬动上持续发力,实现省域治理现代化。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推动经济、社会、政府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互联网+监管”,努力实现事前审批放到位,事中事后监管做到位。落实外商投资法、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开放,支持服务外资企业,落实国民待遇。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发挥其开放引领作用,及时复制推广改革经验和做法。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帮扶因环境受困的外贸企业,拓展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核心装备等进口来源。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好境内外产业合作平台,实现内外互动、互利共赢。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班学员,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