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发稿时间:2019-12-24 15:22:05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王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改革是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环节入手,以政府“有形之手”使市场“无形之手”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进而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放管服”改革触利益、动格局,看似“小切口”,实则“大成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撬动作用。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放”“管”“服”三者协同,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有助于推动政府治理的现代转型。“放”解决政府职能定位问题,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各自边界及其相互关系;“管”指向政府管理转型,有效监管,简约治理,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服”则是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唯有宽“放”,才能最大程度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唯有善“管”,才可有信心地进一步宽放;唯有“放”“管”结合,才能可持续地提供优质服务。“放管服”改革要推动的政府职能转变,是改变以审批为核心的政府管理模式,完成创新宏观调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的现代转型。因此,从“放管服”改革系统协同推进的角度看,需要立足于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有效行政有机统一的方式,有效衔接审批监管,协调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推进企业信用监管。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增强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的驱动力。“放管服”改革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形成了以技术创新推动流程创新,并进而推动组织创新的倒逼机制,从而促使政府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不断优化。目前,各地推行的“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等改革创新,都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放管服”改革实践。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数据共享,简化政府服务、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的流程,建立跨部门的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协同高效的政府行政流程变革,以及行政流程和服务时限刚性化基础上的部门职责明确化,避免因管理真空和职责交叉导致的相互推诿扯皮等梗阻现象,并最终为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数字政府建设奠定基础。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进一步推动基于技术创新的流程创新走向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数据流以业务流为基础,没有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的跟进,技术创新的应用空间和可持续绩效都会受到影响。“放管服”改革要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政府部门之间职责、权限的调整,以及部门职能优化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放管服”改革推动的政府职能优化和组织体系变革,不仅是横向跨部门的,而且是纵向跨层级的。本着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的原则,重新界定纵向政府间的职能定位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公共资源保障,建立与放权改革相配套的人权、事权、财权等保障机制,优化纵向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划分,充分调动地方的改革积极性。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重视改革的动力机制建设。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任务繁重,尤其是政府自身改革,它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思想不统一时就要找最大公约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凝聚改革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放管服”改革与以往政府改革的最大不同就是从公众的角度而非政府部门的角度来推进改革,政府勇于自我革命,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取决于能否围绕真正的关键问题,在面对利益错综复杂的局面时,遵循规律,科学决策。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建立政府回应民众需求的工作机制,准确识别和发现民众的实际需求,找到真问题,由此确立改革的内容、优先次序和资源配置,真正落实“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的发展思想;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降低经济社会运行的制度成本,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的渠道,将民众满意度的提升作为改革的目标。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