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来说,海洋的地位十分重要。地球上,海域总面积达到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域是人类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支撑,为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广阔空间。海域资源和陆域资源相互补充,形成了特有的产业、产品与服务,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海洋还具有特殊的军事、政治、文化、生态等功能。正确科学利用海洋,既能给各国带来益处,又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步。
海洋的和平安宁关系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危。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必须打破霸权主义和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治理模式,形成新型治理体系。为此,应树立这样一些重要的认识或规则:其一,合则有利、斗则必伤。应当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动辄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坚持把和睦相处、和平发展作为处理海洋事务的基准或底线。其二,利益交织、相互依存。海洋分布的广泛性和功能的多样性,把各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益彼此交织、安危唇齿相依,总体上看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三,维护底线、照顾关切。依法尊重各国、各地区合理的海洋利益要求,照顾彼此核心诉求和重要关切,不断夯实合作发展的基础。其四,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各国各地区应本着务实诚恳的态度,坚持和谐包容、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积极沟通协商。要树立长远眼光,善于换位思考。其五,求同存异、共商共建。推动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涉海重大紧急问题。在积极沟通基础上,寻求原则立场的最大一致和具体事务处置的最佳路径。化解分歧、搁置争议、放眼长远,按照有利于人类发展、促进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协商推进海洋开发建设,公平分享相关成果。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人不仅有提出这一重大倡议的智慧,也有推动实施这一重大倡议的自觉。这是中国履行国际责任和大国担当的生动体现。新时代,应结合实施我国重大发展战略,务实推进相关工作,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始终倡导并坚持正确的海洋观和安全观。海洋关乎人类安危,必须高度重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和平、坚决维护和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反对海上霸权主义,各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进互信,加强海上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走互利共赢的海上安全之路,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深化海洋开放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既体现中国智慧,更体现人类共同愿望,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着眼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应大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此为纽带和载体,深化我国与相关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多领域多方位交流合作,使参与国及其人民共享合作交流的成果。
更加重视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发展海洋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陆域各种约束日益强化的今天,海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要更加注重发展海洋经济。近些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2018年海洋经济总量已达8.3万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而且潜力依然很大。应坚持陆海统筹、陆海联动,做广做深做精海洋经济,进一步提升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深化重大涉海事项的探索试验。作为海洋大国,我国面临着许多与世界上其他海洋国家相同或相近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域广泛,有经济方面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有开发问题,也有治理问题;有体制问题,也有路径问题。要借助有关战略平台,着眼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探索试验,以寻找有效方法路径,建立适宜体制机制。通过探索试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优化,切实维护国家的海洋战略利益和海洋安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