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布局绘就民生蓝图
江北新区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南京新主城,近年来人口加速集聚,自新区成立以来,人口已增加80万。民生需求不断增加,服务要求不断提高。聚焦到基础设施农贸市场上,则面临着区域分布不均、老旧市场占比高、产品供应不足等难题,亟需完善规划、改造重建。
“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是一项事关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江北新主城’的重要工程。”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多次带队深入农贸市场检查工作,他说,站在服务民生的角度,推进这项工作,要着力做实、做细、做深。
为确保农贸市场改造工程系统推进,江北新区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探索农贸市场统一管理模式,由新区市场监管局一个部门扎口,统筹规划农贸市场建设,形成从前端规划设计到后端监管的闭环,避免多部门管理权责不清、效率较低的情况。
——创新机制,一个部门管到底
我国农贸市场长期是各管一摊局面,众多部门职能交叉,工作难点推进慢。为破解这一难题,江北新区从2018年下半年起,着手探索农贸市场扎口管理工作模式,推动部门职能调整,由市场监管局一个部门统一负责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局下大力气推动全年完成16家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目标,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新区直管区内的34家农贸市场将有28家于年底完成提档升级。
——精准定位,多元规划各有精彩
“规划先行”是江北新区农贸市场建设的前提思路,依据服务需求和功能定位,江北新区把四类新型农贸市场纳入民生蓝图。
在核心区和重点城区,江北新区打造以农贸市场为主体,涵盖多元业态的市民生活服务中心,推动社区服务、儿童娱乐、特色美食、品质农产等多种业态跨界经营。
在社区,江北新区打造体量灵活、功能齐全的便民农贸市场,提供一站式消费体验,实现社区居民“十五分钟生活圈”。
在涉农街道,江北新区打造菜品齐全、设施完善、分区合理、卫生整洁的乡镇型农贸市场,体现地区特色文化。
在整体区域内,江北新区打造少量以批发流通为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用以农产品集散和仓储保管,具有农副产品定价权和保供稳价功能及较强的辐射带动功能。
“不同区域居民对农贸市场的需求不同,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对农贸市场进行了区别化设计,确保各农贸市场能够符合居民的生活习惯,便利于民。同时,我们还学习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城市农贸市场的建设模式,推出业态更丰富的市民生活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更具‘品质’的服务。”江北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建鹏说。
——科学管理,扎实推进“四个一批”
按照《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每5-7.5万人配置2000-3000㎡农贸市场的标准,江北新区结合各区域常住人口分布实际,合理统筹规划各类农贸市场建设,通过“改造一批、关停一批、转型一批、打造一批”来提升市场的整体水平。
农贸市场建设是集公益性和市场性于一体的民生工程,市场主体的意愿是改造的关键。在工作推进中,对不愿改变的市场主体,江北新区提出“五求”理念,即政府要求、百姓渴求、现状需求、自身追求、政策寻求,通过价值宣传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科学推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江北新区共提档升级16家农贸市场,完成拆迁关停3家,转型变更用途3家,打造示范市场2家。一是关停面积小、摊位少、安全隐患多且不符合规划的市场,以今年三月份被拆掉的晓山市场为例,存在着大棚钢建筑结构老化、腐蚀现象严重,抗灾防灾能力差等诸多问题,这些安全隐患对周边居民日常购物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二是转型底子较差、区域叠加的市场。将经营面积不足400平方米海天市场,和经营户不足10户的花旗市场转型为疏导点等便民设施,进一步优化了周边居民生活服务配置。三是对基础较好且具备相关条件的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重点就市场硬件设施进行优化。根据市场基本情况和周边需求,合理定位,分类施策,提升农贸市场服务民生综合保障能力。四是在提档升级基础上,着力打造了功能丰富、环境宜人、信息化程度高的金土地、华农两家示范市场,树立标杆,以点带面促进新区市场与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同时,有关部门协同着力整治无证无照、摊位散乱、缺乏管理的各种野场、黑场,引导存在于待拆迁区域背街小巷的各类临时摊贩集聚点向正规市场、便民疏导点迁移,解决零摊散点带来环境市容问题,为各类经过改造升级和新建的市场留足生存空间,充实经营户来源。
“专业+智慧”力促“品质”升级
老旧农贸市场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顽疾,普遍面临建筑结构老化、硬件设施落后、安全隐患较多、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在具体建设改造过程中,江北新区从外部建设环境和经营服务环境两方面同时入手,主力打造品质感和体验感兼具的现代化智慧菜场。
——硬件升级协同专业“第三方”
为提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专业化水平,江北新区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全程参与。
通过选定2家具有工程监理和财务审计双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全程参与农贸市场的图纸审定、过程监督、资料审核、验收结果认定等各环节,专业审核项目成果,严格把关建设资金,确保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作更加专业高效。
同时,参与农贸市场快检室的建设管理,截至目前,江北新区农贸市场快检室覆盖率约达78%。消费者可在现场选取蔬菜样品,送至快检室监测,三分钟就能出农药残留结果,在江北的菜场,老百姓买的安心、吃的放心。
——“智慧化”升级消费体验
当前,新兴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为政府工作职能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江北新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农贸市场进行信息化改造,增加更多数字化体验功能,全面推进服务升级。
目前,江北新区数字农贸系统已初步建成,相关数据对监管平台和消费者统一开放。一方面,市场监管局可实现对辖区农贸市场的可视化监管,实时了解农贸市场整体运营情况;另一方面新区百姓可通过农贸市场内的电子溯源秤和电子显示屏,实时了解农产品溯源、食品安全监测、价格波动等信息。
市场监管局在新区农贸市场的每个摊位推行“一户一码”模式,消费者可直接用手机扫描各个摊位前显示屏上的二维码,菜品价格、农残信息、摊主信用等级等信息一目了然,还能直接线上支付,现代化的买菜方式既方便又高效。
同时,市场监管局还积极探索与银行建立合作,通过建设农贸市场线上线下全场景支付体系,推广使用一体化、标准化的电子支付渠道,并利用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农副产品价格行情,为新区群众提供精准数据服务。
——新方法解决老问题
垃圾处理是农贸市场棘手问题,在做好大环境建设的同时,江北新区从细节处着眼,超前探索农贸市场垃圾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升农贸市场品质,优化消费体验。
目前,江北新区正在积极引导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配置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站,从源头上控制农贸市场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利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将果蔬菜叶、食品厨余转化成有机肥料,该项工作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江北新区以金土地菜市场为试点,成功建成南京市首家“五个标准化”一站式市民生活服务中心,即设施现代化、建设标准化、功能多元化、管理智慧化、食安可溯化。该中心利用高度智慧化手段,有机结合超市、餐饮、购物、休闲等生活服务功能,辐射周边6个小区约10万人口,真正实现了菜市场“不仅是提供一个卖菜的场所,而是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对于周边居民来说,金土地菜市已经成为生活休闲的新去处,细致入微的改变让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精细治理创优服务生态
新型农贸市场“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江北新区意识到,过去传统的农贸市场管理理念陈旧,运营模式落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难以匹配提档升级后的发展需求。
为提升农贸市场管理运营水平,江北新区着力健全制度规范,创新管理考核机制,同时注重培育具有新区特色的农贸市场文化,以精细化治理,创优农贸市场服务生态。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得益于一个部门扎口管理的机制创新,江北新区农贸市场自建设改造之初便加强与管理衔接。
新区市场监管局统筹负责,健全制度规范,出台了《江北新区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纲要》,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及资金使用办法,拟定了《江北新区农贸市场精细化长效管理办法》、《江北新区农贸市场精细化长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办法,细化台账建设、制度模板等管理标准,指导农贸市场落实精细化长效管理,做到建设与管理工作有标准、有依据、有考核、有奖惩,形成监管闭环,构建新区农贸市场精细化长效管理的保障体系。
——加强“星级化管理考核”
“脏乱差”一直是农贸市场管理重疾,强化考核是关键措施。江北新区推行农贸市场星级化管理,开展季度考评和星级市场认定措施,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农贸市场按周测评考核,并及时将问题清单、问题图片、问题视频反馈至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食安示范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复审等要求,开展针对农贸市场星级考核和对街道日常考核的“双考核”,强制要求农贸市场将考核奖励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市场经营户,切实提高市场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监管工作效率。
——特色文化调动市场参与
江北新区坚持鼓励有方法、有经验、有能力的市场主体、经营户参与市场经营,创造新区农贸市场的“主体品牌”和“租户品牌”,让农贸市场成为江北新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靓丽名片。
作为探索建设与管理衔接的示范项目,华农市场以市场管理制度健全和考核机制细致著称,该市场自发成立文明督查小组和自治委员会,推动业主自治自查,先后获得绿色示范市场、文明诚信市场、平安市场等多项殊荣。让商户自己管理自己,成为在整个江北新区推广的菜场治理新模式。
目前,江北新区农贸市场已构建政府部门主导、属地街道主管、市场落实主体责任、第三方专业机构帮管、社会各界监督共管的整体管理共治格局。
在精细长效的管理运营下,江北新区农贸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元创新的发展模式,新区特色日渐凸显。在江北新区,增添了创意概念、跨界元素的农贸市场,已成为内涵丰富的综合服务体,休闲体验空间不断扩展,文化气息逐渐浓厚。未来,围绕“两城一中心”产业特色和“江北新主城”定位,新型农贸市场将增加更多设计感、现代感、体验感,致力成为城区新地标和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沈杨子 吴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