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码头,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北望对岸,两江环抱处,远眺高楼鳞次栉比,近观江湾绿意葱茏。这里,是江北嘴,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CBD——两江新区的一个闪亮窗口。
图览两江,看得见的新区轮廓宛如饱满的绿叶:城市依山傍水,工业园区林荫簇拥;置身两江,看不见的“大生态”理念正在生动诠释:产业与生态亲如一家,人与自然合若一体。
五年时间,两江人给出的答案令人惊喜:产业追求绿色增长,城市积累绿色财富,百姓享受绿色福利,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迈向协调发展两不误。
产业生态——
高标准布局:不仅要有大块头产业集群,还要有新兴战略产业,走低碳经济之路
“新区要有新区的品位。”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的产业布局坚定地选择了高标准。
抓大。“5000亿汽车、4000亿电子、2000亿装备”被确定为三大产业集群。
如今,全球的笔记本电脑,每5台就有1台是两江造;汽车,8家整车企业、458万台整车的产业布局已完成;千亿级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抓新。新能源汽车、显示面板、集成电路、云计算及物联网、机器人、新材料等9大产业被确定为主攻方向。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这里集聚。
水土工业园云汉大道旁,几栋灰色复合建筑,看上去不起眼,提起来堪称“大咖”。这里是亚洲最大的独立电信服务提供商——太平洋电信去年在重庆投运的数据中心,结束了重庆没有高等级数据中心的历史。
走进数据楼内的“03”模块,5000平方米的机房,2000台服务器在国际标准的环境下运转。正在这里进行服务器维护的重庆萤火虫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以前重庆没有多线机房,只能把服务器放在江苏。“这里网络资源稳定,离得近,维护成本降好多。”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在这里问世。
3月上旬,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在重庆发布。石墨烯,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薄、最坚硬、导电率最高、透明性良好的一种碳材料。围绕石墨烯,两江新区布下“先手棋”,依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制石墨烯薄膜,开发出石墨烯触摸屏。目前,年产1000万片单层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已投产运行。
绿色发展,不是简单的GDP增长,而是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态文明需要良好的产业生态,美好的环境需要向低碳绿色经济要答案。作为国家级新区,建立系统化的绿色高标准,生态两江的目标才能实现。”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
在两江,乃至重庆,投资300多亿元的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也称得上是“巨无霸”。与绿色发展相匹配,京东方打造“绿色工厂”也是由内到外。厂区内,小山、水景与绿地相映。穿上全套的无尘服,进入彩膜工厂生产车间,节能环保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水,清洗机中的水在4个水箱中循环使用,由清到浊“各尽其职”,节水80%,最后排到废水池,再进行重新净化;气,后烘炉中产生的230度高温气体,过去按废气排掉,现在装上了节能回收装置,节电49%。
政务生态——
政府瘦身提效:不仅要有绿色的自然环境,还要有清新的政务环境
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更要有一流的软件;不仅要有绿色的自然环境,还要有清新的政务环境。
“从签订投资协议到完成所有证照,只用了两个月。管委会帮我们协调市政设施等配套工程,专业又高效!”谈起落户两江,奥特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正锵真心点赞。
奥特斯的感受,源于两江对绿色政务环境的打造:政府瘦身提效,贴近市场主体抓服务。
一心一意做服务。
走进两江新区政务中心大厅,一块电子屏,正滚动播出中心所受理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一旁的小格子里,整齐码放着小册子,这是政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的告知单。“办理审批事项,容易形成藏着掖着的‘口袋标准’,我们把标准、流程、进程公开公示,就是要阳光化。”政务中心主任邓科说。
“两江的效率让人惊叹!”6月3日提交资料,4日上午就拿到了批文和营业执照,落户两江的某韩国汽车零部件公司负责人李先生由衷地称赞。
一心一意帮企业。
为提升环境服务效率,新区管委会2012年、2014年两次出资共300万元,购买第三方环境监测服务,无偿提供给入驻企业,极大地缩短了环评编制时间。企业入驻两江,不管规模大小,配套设施园区全管,并为企业配服务专员,专门负责行政审批事项。
重庆富硕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两江科技创新中心不久。这家高科技民企研发的节能芯片,核心技术全球首创,可实现电器待机零功耗。
提起新区对企业的帮助,公司总经理刘忠宪感动不已:创业千头万绪,新区从提供办公场所到通讯、交通、餐饮服务,全方位保障;遭遇市场瓶颈,服务专员几乎天天往公司跑,为市场推介牵线搭桥……有了“红娘”,富硕很快走上正轨,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清新的政务环境,离不开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开放质量提升”,两江人以行动响应着重庆市委的号召。
城市生态——
产城融合:不仅要规划产业,还要建设城市,不仅要聚“物”,还要聚“人”
“新区建新城,不唱空城计!”两江从一开始就明确:不仅要规划产业,还要建设城市;不仅要聚集“物”,还要聚集“人”,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路子。
龙兴,5年前只是个小镇,现在是个新兴的工业园区。龙兴的很多老住户,如今生活在和合家园小区。在大门口,记者碰到了刚下班回来的李锦志和儿子李峰。
老李在征地办当保安,儿子在龙兴工业园区的上汽通用五菱重庆基地工作。时间回到5年前,李锦志在龙兴镇石溪村务农,儿子在外地打工。2010年7月,龙兴工业园区开工建设,李锦志一家的生活也随之大变。一家人搬进了和合家园,由于是拆迁安置,房价比外面的低很多。小区里连锁超市、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小学啥都有,小区门口进重庆主城的公交车几分钟一趟。
安居的愿望实现了,乐业也有优先权。
李峰参加了园区的就业培训,不光不交钱,还补贴500元。培训结束后,他被推荐到园区的公司就业。
新区探索产业园和家园结合的新模式,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步伐正在加快。“李锦志们”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本地户有安置房,活得“巴适”,外来户有公租房,同样感觉蛮好。走进鱼复工业园区的鱼嘴福居小区,咖啡色的高楼,楼宇间宽敞开阔,绿化带点缀其间。如此“高大上”的楼盘,其实是个公租房小区。
牟伦平的家在6栋4楼,两室一厅68平方米。女主人董玉涛热情地介绍:“房子敞亮,小区绿化好,生活挺方便。”
牟伦平是重庆万州人,前年来到鱼复做厨师。去年7月,董玉涛也带着孩子来了。先得解决住的问题,牟伦平到鱼嘴福居小区的客服中心填了申请表,不到一个星期,房子就下来了。月租金780元,买点家具家电就能住。
自然生态——
生态第一:不仅要有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还要有舍得利益的断腕勇气
“新区的生态布局,就是十个字:两带、四山、十廊、百园、绿网。”对着规划展览馆的巨型沙盘,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局长杨治洪如数家珍,“长江、嘉陵江滨江景观这两带是‘核’,四座山的森林屏障是‘肺’……点面结合,形成生态绿色的毛细血管。”
“绿”,是两江新区5年来对“生态环保”理念的执着追求。
规划生态,需要有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
龙兴工业开发区有个大型商业项目,外籍设计师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地形,仅按一个标高设计。新区规划分局负责人前往北京十多次,与设计方反复沟通,最终根据实际地形地貌,改为分成三级标高建设,既符合了生态要求,又保护了山城面貌,还节约了工程造价。
坚持生态,需要有舍得利益的断腕勇气。
漫步两江龙湾公园,满眼葱绿,一片花海更是引人注目:澳洲马鞭草、柴娇花、松果菊、细叶芒等数百种花卉,让游人四季都能观赏。这个占地2300亩的城市公园,占据城市核心位置,离龙兴产业园区只有1公里。
污水处理厂也有临时的?记者在龙兴工业园区就见到了一个。因为征地拆迁,附近农民住进了安置房小区,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尚需时日。为了旁边的御临河不受污染,园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临时污水处理厂。
发展生态,需要科技来支撑。
新区秉持“智慧+自然”的理念,依靠一项项环保、智能技术的先试先行,不断打造两江绿色生态版图“升级版”。
悦来新城被纳入国家绿色低碳生态城区示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在这里,可再生能源、地源热泵、集中供热供冷等生态技术的运用,向人们展示出一座“会呼吸”的惬意城市。目前,两江总部智慧生态城一期项目已初具规模。
凭借“绿色”竞争力,打好“生态”这张牌,两江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