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创建“在泉城 全办成”服务品牌 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的办事环境

发稿时间:2019-11-22 11:11:19
来源:中国改革网

  为进一步深化“一次办成”改革,济南市聚焦企业群众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推进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把企业服务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民生服务放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以“店小二”式服务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的办事环境,实现“在泉城,全办成”。

  一、加快推进“综合受理、集成服务”,实现服务事项“一窗办”。济南市在将28个部门271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职责进行统一划转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内部运行机制,推出了“一窗进、分类批、一口出”的服务运行机制。实行一窗进,推动省、市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服务窗口,为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提供支撑。建立“窗口无否决权”机制,对于行政相对人提出的不在受理范围、不符合申请条件或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不明确的咨询、申请、诉求,窗口工作人员不能简单直接地使用否定用语。实施分类批。推行一个分转中枢、一个审批标准、一个联席制度、一个监控系统、一个绩效评估的“五个一”内部运行制度。做到一口出。各审批职能部门完成审批后,将受理事项办理结果交由统一出件窗口,由窗口工作人员统一出件。目前,济南市各级进厅事项70%已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二、加快打通“数据壁垒”“信息孤岛”,实现服务事项“网上办”。济南市按照“一网通办”要求,加快推动各业务系统与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互联互通,打造功能融合、数据共享的“一网通办”平台。推进网络通,整合济南政务云平台和原莱芜政务云平台,推动各级各部门单位政务信息系统和政务专网上云迁移,形成市域一体化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推进数据通。以商事登记、投资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社会事务等重点领域的高频事项为切入口,按照办好“一件事”的标准,倒逼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公共服务数据归集共享,丰富各类基础数据库和专题应用数据库,逐步实现市域公共数据全量归集共享。推进应用通,完善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统一支付等基础支撑功能,通过政务服务网、“泉城办”APP、自助终端、第三方小程序等渠道,打造24小时网上政府。加快推行集医疗就诊、交通出行、生活消费、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泉城“一卡通”,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泉城”。推进上下通。推动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对接国家、省业务应用体系、应用支撑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市级统一建设部署重大公共性应用系统、各行业重要业务应用系统,鼓励各区县在统一基础平台、统一开发标准、统一应用框架下,探索建设本地特色业务应用。

  三、加快建立“街巷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服务事项“就近办”。推进权力下放,研究出台《济南市街道办事处条例》,进一步理顺街道办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依法赋予街道设施规划编制、建设和验收参与权,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建议权,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派出机构考核评价和人事任免建议权,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和考核监督权,资金、人员管理的自主支配权等权力,切实解决“看见的办不了、能办的看不见”问题。推进人员下沉。按照“区(县)属、街(镇)管、街(镇)用”原则,依托街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将比例不低于90%的区县级城管执法人员编制下放到街镇和特定区域。推进重心下移。建立市、区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常态化机制,让“机关干部沉下来、社区干部走起来、党员群众动起来”。推进窗口下设。设立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点),在火车站、医院、银行、园区楼宇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综合自助服务机,推行社区党建、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教育、社会治安“六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实行居民诉求处置派单、错时延时、兜底负责等制度,做到党群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等各类服务事项即到即办、接诉即办。

  四、加快深化“五减”改革,实现服务事项“简化办”。减材料。全面梳理各类审批事项涉及的申报材料,消除审批服务事项中的模糊条款,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逐一加以明确,不能明确且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减证明。全面清理地方实施的证明事项,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一律取消。探索证明电子化工作,选择群众办事频率高、便于网上共享的事项试行“电子证明”,努力打造“无证明”城市。减环节。建立“独任审批官”制度,将企业设立登记、符合简易登记条件的注册登记、不需进行现场核查的审批事项,由“一审一核”模式改为“独任审核”模式。试行信用信息嵌入审批管理,试点告知承诺制审批模式和模拟审批模式。推广容缺受理模式,对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缺少非主审要件,并承诺限期内补齐所缺材料的,审批部门即时受理审核。综合运用材料简化、数据共享、材料邮寄、自助服务等手段,推行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模式,探索实行“秒批”模。减时限。建立市、区县、街镇、社区四级当场办结事项目录,目录内的事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取消或调整。办理过程中需要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的,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和限时办结。减费用。政务服务大厅推行周末无休服务、预约服务,推广绿色通道、首席服务官和数字化审图等便利化措施,探索推行异地代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等多种服务,引导中介服务网上公开交易、合理规范服务,实行免费刻章、免费复印、免费双向快递等举措,切实解决企业群众来回跑、成本高问题。

  五、加快推行“你不用跑我来跑”服务,实现服务事项“舒心办”。推行帮办服务。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帮办台,作为“接待服务窗口”,主要为申请人提供统一叫号、咨询导办、帮办服务。推行代办服务。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组建代办中心,各级代办中心以企业开办、项目建设领域为重点确定本级代办目录,代办目录实行动态调整、统一对外公布,对于“全链条”、建设项目等涉及多部门的复杂事项鼓励申请人委托代办服务,对来窗口办理业务行动不便或其他特殊群众提供代办服务,变企业群众“来回跑”为代办中心“接力办”。推行定制服务。各级行政审批部门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主题套餐”,联系和邀请进驻窗口人员、业内专家、部门处室人员、分管领导以及企业相关人员等集中开展许可辅导、许可磋商服务,理顺服务流程、做好审批衔接;开展审批后服务,发放“政策大礼包”,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精准解读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建立健全定期上门服务机制,属地政府为每家规上企业和重点招引企业至少配备1名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有求必应、随叫随应”的“保姆式”服务。

  六、加快健全“服务好不好群众来评判”监督考评体系,实现服务事项“督着办”。建立“找茬”监督机制。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线下设立“找茬”窗口,线上开通“找茬”通道,就服务态度、服务流程、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方面,广泛接受企业群众的办事投诉和意见建议。建立“匿名”评价机制。建立智能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匿名反馈机制,将大厅窗口评价器、自助服务端、政务APP等收集到的评价数据,纳入后台数据库,自动生成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和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的受理、办理等行为的评价。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制定出台各区县、各部门单位政务服务效能日常考核办法,年底对综合排名靠后的相关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树先评优资格、岗位调整、诫勉谈话等处理,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予以严肃问责。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