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思想是真善美的统一

发稿时间:2019-11-21 13:57:32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商志晓

  真善美,一个集合概念,一种综合表达,一般用于指称事物具有的品质与属性。说某种实体存在或某一活动过程,或真或善或美或真善美,既可能是作为事实认知来表达的,亦即事物本身涵寓、具备此方面特质,又可能是作为价值评判来表达的,亦即事物对于主体而言被确认具有此方面意义。在通常情况下,这两方面表达是互为渗透、合二为一的。故而,真善美对事物来说,一般是兼具事实认知与价值评判两种意蕴,是把对事物性状的客观反映与对事物意义的主观评价结合起来。这意味着,真善美联结着客体与主体两端,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反映与评价的一致。

  思想本身既是观念客体,以观念客体之身与主体发生关联,又是主体的思维过程及其成果,以主体思维之貌使主体的本质力量得以确认。而无论是作为客体形态还是主体形态呈现,思想与真善美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都可以按真善美的尺度去衡量,都能够在事实认知与价值评判两种意蕴上予以裁定。“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全在于他认识到真实,而且把真实放到正确的形式里,供我们观照,打动我们的情感。”黑格尔的这段话,尽管说的是艺术与艺术家,但却关联到事实认知(“认识到真实”)与价值评判(“供我们观照”)两个层面,关联到真(真实)、善(正确形式)、美(打动情感)三方面要素。艺术尚且如此,思想的此种特征就更为显著。

  在思想身上,有真,有善,有美,体现为真善美的统一;思想对于人,是真,是善,是美,实现着真善美的结合。思想的真善美何以必要与必须,思想的真善美如何统一及统一方式,需要我们作深入理解,从整体上予以把握。

  其一,思想以求真、达善、致美为使命、为标识。

  思想着眼于“求真”,目的在于获得真知、真理。但为什么去获得真知、如何去获得真知,则关联到“善意”与“美感”。“善意”与“美感”并非只是“求真”的衍生物或附属品,并非独立于“求真”之外,而就在“求真”过程与方式之中。为此,思想在“求真”过程中,必须赋予“善意”并注入“美感”,需要把“求真”与“善意”“美感”整合在一起。这意味着,一种思想的建构,既要求真,同时要达善、致美;思想的责任与使命,是把求真、达善、致美作为一个整体,一体化去追求、去获取。事实上,人在进行认识活动时,必然要倾注意志与情感,人的认识活动、意志活动、情感活动是难分彼此的,对应于此三种活动的追求目标,求真、达善、致美也必然是浑然一体的。

  人类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往往是哲学家、伦理学家、美学家集于一身。德国思想家康德把寻真、持善、求美视为人类的本质体现,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总结道:“我之理性所有之关心一切事项(思辨的及实践的),皆总括在以下之三问题中:(一)我所能知者为何?(二)我所应为者为何?(三)我所可期望者为何?”康德所列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了逻辑学之求真、伦理学之达善、审美学之致美,可谓是道出了真正有作为的思想家应该达到的境界。细数古今中外,但凡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的思想家,无一不是以真善美为价值取向,始终坚守求真、达善、致美的理想追求;凡对于社会文明进步发挥积极影响的思想学说,无一不是以真善美为标识为特征,始终高擎着引领人们奔向光明前程的精神火炬。

  其二,思想因真、善、美而发挥作用、展现力量。

  真善美不仅铸就了思想的使命,而且关联并决定着思想的价值与功能。以求真、达善、致美为责任与标识,思想一以贯之,有赖于真、善、美而发挥作用、展现力量。显而易见,思想如果未能获得真知、真理,连认识对象都没有搞明白,更遑论达至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怎么能够发挥作用呢!同样道理,思想如果不能向善、崇善,缺乏善的追求与目标,不能爱美、致美,缺乏对事物美的设计塑造,又怎能展现善的引领、美的欣赏之力量呢!思想的作用与威力,来自内在的品格与精神,来自蕴含其中的真善美。赖由真善美及其统一,思想才凝聚起认识、意志与情感,才集聚起知识价值、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才能够立足高位、指引方向,展示出非同寻常的意义,才能呈现“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恩格斯)。

  思想因真、善、美而展现出的力量,不只是作用于社会历史发展和实践改造活动,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一生求真,这是他作为科学家、思想家的天职,同时他以反对战争的鲜明态度、追求和平的坚定立场和淡泊名利的生活坚守,树立起一位不懈追求善、追求美的伟人形象。真善美对人的鞭策、对人的激励是恒久的、持续的,具有真善美品质的思想对人的指引、对人的塑造是内在的、深刻的。

  其三,思想中的真、善、美互为支撑、相互渗透。

  真、善、美是一个整体,思想中的真、善、美内在统一。一方面,真、善、美相互依赖,互为支撑。大致说来,真是善、美的基础,善是真、美的遵循,美是真、善的必备。真之“基础”地位,在于思想唯有获得真知灼见,把握事物本质与规律,才能够造福社会与人民,才能够呈现理性认识之美;善之“遵循”意义,在于思想唯有合于事理,发挥正面而积极的效能,才能够印证并拓展真理价值,才能够赋予“精神之花”浓郁美感;美之“必备”要求,在于思想唯有对现实美化再造,以严谨逻辑和完备结构呈现,才能够达至对实存的超越,才能够使善意得以充分释放。

  另一方面,真、善、美互为包容,相互渗透。从思想的形成过程、体系建构与作用发挥的整个进程来看,作为蕴涵其中的品格与特征,思想中的真、善、美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真中有善、善中含美、美中存真,真善美不可分割。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真就是善、美,善就是真、美,美也就是真、善。以我们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来说,真理性认识是我们求得的真,而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已经达善、致美,这不仅因为真理是达善、致美的基础与保障,还在于真理本身就内涵着、联通着善与美。真、善、美不分彼此,为中外思想家常常谈及。孔子推崇《韶》乐,认为“尽善尽美”。狄德罗说:“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黑格尔强调:“真和善只有在美中间才能水乳交融。”

  其四,思想之真、善、美在实践过程中得以融会升华。

  真、善、美的内在统一,并非只停留在思想中,必然要推进到实践行为中,达至“知行合一”。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理论的应用,思想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和完成。思想的真善美,思想真善美的统一,在实践过程中会得到进一步融会升华。我们在思想指导下去推进实践,就是按照已有的真理性认识,去创造一个更加理想、更为满意的现实世界,其中就融会了真知、善意与美好,使真、善、美贯通于对象世界之中。这时的真、善、美及其统一,就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思想的真善美通过实践进入新境界、达到新高度,有一个称为“实践理念”的中介或曰中间环节。实践理念既是主体追求转化为现实呈现的过渡,又是实践行为承接思想规划的观念模型。在“实践理念”这一环节上,如恩格斯所说,除了“非此即彼”,又有“亦此亦彼”“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源于此中介,真善美也由理念转化为现实,由理想推进到实存。黑格尔把善视为实践,认为“美是理念在感性事物里面的体现”,虽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却也道出了实践理念的重要。马克思讲到思维的两个阶段,即“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由此而达到“辩证思维”,进展到“思维具体”,更是将“实践理念”作为重要环节凸显出来。在“实践理念”阶段,思想与现实更加紧密地被联结起来,思想中的真善美品格与现实中的真善美呈现更为直接地被结合在一起。

  追求真善美,是思想的天职;在思想母体中涵寓,是真善美的妙处所在。思想因真善美的滋润而富于灵性,集真善美于一身而愈显高贵;真善美因思想母体而获得坚实依托,借“实践理念”达至对象化呈现而展示非凡能量。■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