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发稿时间:2022-04-17 13:36:47
来源:央视网

  日前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为了实现总体目标,全会作出了很多新部署,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要求要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方面着力,最根本就是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是一个全新的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制度是一种相对恒定的体制设计,但是这个制度能不能有效,能不能发挥作用,能不能在全球变局中赢得优势,能不能在决胜小康开启现代化征程中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这就体现为效能。这次决定着眼于怎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

  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要把这些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就是要按照图谱集中发力。全会要求从13个方面入手,有所坚持也有所完善,其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了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那么如何让全党始终恪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全会提出了一个新举措,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谢春涛说:“中国共产党有近百年历史,从1921年的一个几十个人的小党,发展成今天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取得一系列的重大成果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要想进一步走下去,要想走得更好,还必须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在理念上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说得很清楚很透彻,但是从制度上、机制上,怎么能够使全体党员干部都必须自觉按照这个要求去做,这方面的有些工作还需要去开拓。”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如何进一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会在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时特别强调,要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说:“特别强调让人民群众切实参与到经济社会国家管理的方方面面去,要保证人民群众确实能够实现权利。不像有些国家人民群众,所谓的民主权利就是投票,投完票以后就什么都管不着了。我们现在不仅是强调人民群众有民主选举,关键是选举过后有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这是人民当家作主非常实际的一种体现,人民群众要依法参与到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各种重大决策中来,切实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谢春涛说:“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行使管理国家各方面事务的权利,这方面始终是有空间的。浙江一项制度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办什么样的实事,办到什么程度,谁说了算,不是简单政府的领导或者党委领导说了算,要广泛听取老百姓意见,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票决制来决定下一个年度要办什么样的实事。办得怎么样,人大代表同样也可以进行评估。这样的机制非常好,真正落实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管理国家各项事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和新任务。指出,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是第一次提出。过去常讲,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从这16字方针来解读法治建设领域的主要要求和内容。这次提出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实际上关注到了法治的本质,法律就是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的保障非常重要,需要在立法上、执法上、司法上、守法上各个方面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形成有效的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机制,这是实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比较关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一系列的改革,国家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日趋优化,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之后,如何让政府治理体系发挥效能,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任务就是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这样明确地提出,在我们党的文件中尚属首次。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政府治理处在国家治理的第一线,国家治理大量是通过政府治理来实现的,政府设很多很多机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建设都是通过政府来治理,处在治理前台。如果治理能力上不去,满足不了公众诉求,国家治理是搞不好的。”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具体内容包括要优化政府的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完善政府的行政体制,确保人民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要为人民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七十年的时间建立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提供了根本保障。今后如何继续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全会提出很多新要求,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高质量是怎么来的?是通过特殊的政策支持带来的吗?不是,它是通过竞争带来的。这次又继续强调,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作用,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又往前再推进。怎么保障公平竞争呢?就是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审查制度,只有公平的竞争才有动力,才有压力去不断创新,增强竞争力,提高发展质量。”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关键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必须要完成的一项民生任务。全会在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提出一项新任务——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谢春涛说:“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现在是精准扶贫,到明年要完成任务,使现有标准下全部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个任务完成以后,农村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相对贫困问题,别说农村没解决,城市明年甚至将来更长的时间也不敢说解决,这个问题长久会存在。怎么样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要探索我们的制度、机制,有很多工作要做。”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创新,成为稳定社会和人心的压舱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治理需要与时俱进。这次全会提出一种社会治理的新思路,那就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共同体来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社会治理方面有很多新意,强调了社会治理不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情,也不是党委的事情,是全社会需要共建、共治、共享的事情,需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特别强调了要民主协商、法治保障、科技支撑,这对未来社会治理的格局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全会还对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之治的重要安排,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面对总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太多,刻不容缓,既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又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只有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才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