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全球产业链深刻变化的中国战略

发稿时间:2019-10-18 15:44:42
来源:学习时报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球供应链的时代。连接,这是当今世界强大的一股力量,主导未来全球版图的是一条条表示连接的供应链。与世界进行连接的能力,将是国家和个人重要的竞争力。如何加强中国的世界连接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全球产业链发展出现四大特征

  随着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迭代叠加式突破,全球产业链布局会形成链状链接,虚拟链接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成为更具有黏性、更具有依赖性的经济联系。这种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内在联系使得产业链高端越来越集中在创新能力强的地方,产业链的中低端越来越集中在那些资源密集的地方,产品最终配置或集成的环节一定会靠近市场。除非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经济超高速增长和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的抬升以及新技术革命引发产业变革,这种产业链的全球布局会持续演化下去。

  一是供应链变得更短更快更智能。由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及新兴市场内需扩大等因素,产业链为追求更低要素价格而远距离拓展,供应链的整合呈现生产本地化,贸易强度弱化,供应链变短了。数字化供应链(Digital Supply Chain)是对传统供应链的变革,其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将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客户)、物流运输商及服务商、零售商以及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垂直一体化整合,构成一个可视化、透明化的供应链网络,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供应链相关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以及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整合、优化和协同,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高效运转,有利于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升级、协同创新。相关资料显示,有效的数字化供应链整体能够推动企业收入增长10%,采购成本下降20%,供应链成本降低50%。例如,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来打造更高效的采购合约系统。同时,供应链平台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新形式,全球供应链的组织形式从原来以跨国公司主导逐步向平台型企业主导延伸。以平台型企业为核心的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产业供应链平台,通过协同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聚合供应链交易服务业态,突破时空限制链接全球资源,构建紧密合作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实现一体化供应链运作,辐射带动越来越多上下游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呈现全球供应链服务外包新形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包括企业内部运营、企业服务、供应链管理在内的全球业务流程外包市场规模结构分配中,企业服务外包约占42%,运营外包占23%,供应链和需求管理外包约占35%。全球业务流程外包(BPO)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和西欧,其中北美是最具潜力的BPO市场,BPO收入约占BPO全球总收入的60%以上。亚太地区BPO收入虽然仅占全球总收入的15%左右,但却是BPO增长最快的市场。全球供应链服务外包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提升了供应链服务高效性、专业性、及时性。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供应链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接近80%,其中包括约12万亿美元的中间产品和服务贸易。

  二是价值链从中高端向创新引领的新技术高端攀升。中国已经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装配环节向中高技术产品比例不断提升的主要出口国转变,也正从全球价值链模式向全球价值链与国家价值链模式互动模式转变。中国在产业链呈现明显的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上升、中技术制造业比重下降、低技术制造业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在诸多新技术、新产业领域,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数字技术发展尤其显著,使得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向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上游攀升主要是在资本品(用于制造其他商品的商品)和零部件领域,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2007年至2017年10年中,中国在全球资本品市场的份额从大约5%上升到20%以上。数据显示,随着企业持续投资研发设施并与学术界的合作增加,中国工业有望向新兴和复杂的技术方向发展。在中端高科技产业,中国现在占主导地位,其全球份额在过去十年间几乎增长了两倍,达到32%,2009年超过了美国,2012年又超过了欧盟。2018年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出口总额约为对外贸易总额的30.7%,出口商品里工业品占比超过90%,而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占比也超过了30%。

  三是产业链的金融服务衍生加剧。全球产业链融资方式突破了买卖双方形成的基础贸易交易关系的局限,使融资活动沿着创新链、供应链、物流链、价值链将生产商、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机构、金融中介机构、分销商及消费者联结在了一起,通过对整个产业链交叉形成的需求网络中的资金流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管理,提高整个供应链中流动资金的效率,从而可为产业链各方提供多赢的融资解决方案。产业链金融创新丰富繁杂,以贷款为例,衍生出了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应付账款融资、存货抵质押融资、联合保理、贴现再贴现转贴现、延伸产业链贴现、委托贷款、支付、结算、结汇、保函、担保、代理保险、池化融资、融资租赁、投资、证券投资、股票投资、财务管理、财务咨询、企业债等,金融与产业链发展紧密结合,深知行业前景、技术、风险、关键,也深知企业融资的需求、规模、节奏和周期,从而服务更加周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周转速度。随着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关联企业间以类数字货币解决相互间的债权债务。产品销售,也会收下不少的商业票据,这些票据存在期限和金额不匹配,继而会出现票据闲置和短缺,这又催生智能配票业务的发展。

  四是以创新链网联全球产业链。以创新链低端(创意扩散)为起点,从模仿创新开始,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向创新链高端攀升,并逐步提升研发能力(创意转化),最终形成从原理到产品全流程设计生产能力。在产业链中创新行为包含创新价值链上游(知识创新环节)、创新价值链中游(新知识转化为新技术)、创新价值链下游(新技术应用形成新商品)。产业链规模从小到大、地位从非核心到核心、研发活动从无到有、创新投资由少到多,呈现为从低到高的创新链发展趋势。

  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再整合的政策建议

  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复杂的产业链,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范围内的重新洗牌,产业链向生态化、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以及多业态融合的方向等发生着深刻变化,新兴的产业链不断出现,传统产业链正在重构与裂变,催生出许多新的产业形态与市场机会。一二三次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工业化与信息化、金融与实体产业等加快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程度不断提升。更多企业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以技术创新重新布局产业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全球价值链中的无形资本》显示,全球销售的制成品近1/3的价值源于品牌、外观设计和技术等无形资本。中国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首位,但是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专利较少。在汽车、新能源、通信、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础专利基本上都是国外大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掌握。中国企业每年要交纳大量的知识产权许可费,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交纳的知识产权许可费达到28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支付占中国对外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费总额的1/4。在通信领域,中国很多智能手机厂商的利润远低于对外付出的专利费。2017年中国专利申请量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在区块链领域中,中国2017年申请了225项区块链专利,远远高于美国的91项。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主要是通过合同制造、外包代工、外包组装、贴牌生产、跨国采购等方式嵌入全球供应链,融入全球生产、贸易、流通网络中,包括美国在内的跨国公司是全球供应链的主导者,中国应启动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进军技术专利的核心,在全球布局创新链,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加快进口替代避免“断链”风险。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形势的改变,进口替代将助力国内产业升级,重塑全球产业链,进口替代不意味着放弃出口,更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首先要为中国产业发展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形成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改善经济结构,增加经济增长的动力,提升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关键引领型产业进口替代,加强高端制造产业创新投入,大幅提升制造业R&D强度,提高附加价值比重,全面提升中国全球价值链水平,将这次“危机”转化为一次真正的“机遇”。

  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现价值链重构。从国家战略角度,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国家供应链安全战略,推动全球供应链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带动更多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引领全球供应链向包容、共赢方向发展。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供应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全球供应链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大联通的要素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等,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依托经贸合作区、跨境产业集聚区、自由贸易区等,加快推动我国产业转移、国际产能合作,促使“一带一路”更多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实现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推动中国产业在全球布局的速度,重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