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判断,是关系到中国多党合作健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习总书记提出这一论断,民主党派都感到鼓舞。”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王小鸿表示,习总书记的新论断,明确民主党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不仅鼓舞民主党派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也为其指明了自身发展的目标。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进一步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并指出它三个“新”特征。
王小鸿认为,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型政党制度三大特征,可理解为:就根本利益而言,具有广泛代表性;就政党关系而言,既避免一党专政,又避免多党恶斗;就制度运行而言,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使决策科学民主,让民主不光体现在选举,更体现于日常。
她分析指,多党合作不是简单的聚合、妥协,而是通过协商,真正达成共识,正体现中华文化“和合”的理念;这种尊重多样性而寻求共同目标的和谐,正是中华文化“求同存异”的智慧。“新型政党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
为使民主党派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中共十八大以来,多党合作制度建设扎实推进。
2015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在民主党派原有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基础上,将“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单列为第三项基本职能。
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党协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形式程序和保障机制等。
2017年2月,出台了支持民主党派中央开展重点考察调研的相关文件。
在制度建设基础上,中共十八大以来至今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共一百余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27次。各民主党派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报送书面意见建议共647件,其中527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为中共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真诚谦逊,坦荡胸襟。
多党合作的效能与优势,在国家治理进程中,留下清晰而踏实的脚印。
“细处且不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都有民主党派的贡献。”王小鸿说。
2013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发生持续大规模灰霾污染事件。农工党随即整合其党内医药卫生与生态环境领域智力资源,就雾霾问题开展调研,并向全国政协提交了治理雾霾的建议提案。该提案直接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进程。各民主党派也持续为污染防治建言献策。
2016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口广西等8个中西部省区,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3年多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深入8省区1200余个乡村,开展座谈、协商、沟通近400余场次,涉及近240多个县,提出意见建议近1500条。
王小鸿观察到,近年,防范金融风险一直是各民主党派的关注热点。通过专题协商座谈会、书面建议直通车等形式建言献策,不胜枚举。
肝胆相照,携手并进。70年来,中国多党合作的理论与制度不断完善创新,实践不断丰富。
“我们应该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2018年,习近平发出倡言。
“在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创美好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理想,也有共同的责任,多党合作舞台广阔、大有可为。”2019年,习近平描绘中国民主新蓝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