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主题大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与应对“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出席并致辞。他表示,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是中国改革历史进程中非常有意义的一次改革研讨会,它形成了中国改革史上的莫干山精神,一群具有家国情怀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学识建言改革、投身改革的精神。在新时代,他向新一代的改革精英提出几项建议:一、不忘改革初心,牢记改革使命;二、解放思想、务实肯干;三、投入到基层实践中去。
以下为致辞实录:
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是中国改革历史进程中非常有意义的一次改革研讨会。它的意义在于,形成了中国改革史上的莫干山精神。什么是莫干山精神?就是一群具有家国情怀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学识建言改革、投身改革的精神。大家都知道,当年的那群朝气蓬勃、心怀家国的年轻人早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今天有的已经步入退休年龄,但是,又一群新的年轻人集聚在莫干山,共同探讨改革改革话题,钱江后浪推前浪,我从中看到了莫干山精神的传承不息。借此机会,我想向新一代的改革精英传递我的一些关于年轻人从事改革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不忘改革初心,牢记改革使命
最近《人民日报》理论版刊载了我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不忘改革初心,牢记改革使命》。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在国家的发展已经到了全面小康并即将迈入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之际,中央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个主题切入改革的场景,自然就得出“不忘改革初心、牢记改革使命”的命题。那么改革初心是什么?改革的使命是什么?我的理解,改革初心需要回答“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用大白话说,改革就是为了使老百姓过好日子,要实现共同富裕。使命是什么呢?使命就是要建立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改革的初心和使命,是莫干山精神的基石。一个年轻人,必然是有了要使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初心,才会有建言改革、投身改革的勇气;必然是有了正确的认知和知识的积累,才会牢记建立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使命。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命,是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一步步确立的。这一改革的使命是从实践得来的认识,又将指导我们的实践。年轻的改革战士们,或者没有亲身完整经历我们从计划经济一步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艰难的改革历程,但是我相信在座的诸位年轻的朋友们早已从各种书籍中获得了改革的传承,明了我们从计划到市场改革进程中的一次次博弈,莫干山会议本身就是改革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直观了解的最近的一次重要博弈,是关于民营经济。当时私有制消灭论、民营经济退出论一度流行,让企业家人心惶惶。在舆论沸沸扬扬之际,我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着力抨击的这些谬论。此后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的讲话精神,一锤定音,破除了这些错误言论的干扰。如果我们的年轻人对极左、对计划经济、对思想禁锢没有足够的警惕,甚至把这些拿来当做解决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那么中国的改革事业就会遭受重大的挫折甚至走回头路。可以说,在中国的改革进程中,对改革的怀疑、干扰还会不断出现,未来需要牢记改革使命的年轻的改革者为中国的改革事业保驾护航。
二、解放思想、务实肯干
解放思想贯穿中国40年改革的进程。正如我在序言中就提到的,是因为解放思想,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才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在前无古人、外无借鉴又担负着双重转型任务的改革摸索过程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年轻人有与时俱进的天然优势,因为年轻人的思想更容易打破陈旧、机械的教条,思想不被束缚,才能不论姓“资”还是姓“社”,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去吸收全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解放思想是我们改革前进过程中的一大法宝,它帮助我们克服了改革开放进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和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努力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网。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哪些过去的提法需要进一步的革新?哪些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的解放?这是时代交给年轻人的任务。
在思想解放的同时,又必须脚踏实地。年轻人要挑起改革的重担,必须要有务实肯干的精神。孟子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国的改革任务,利益涉及面广,各地情况又纷繁复杂,任何一个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既需要出台前细致严密的调研,又要对相关理论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既有利于当前问题的解决,又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年轻人在思想的解放方面具有优势,在脚踏实地的务实操作上可能会存在经验不足的劣势。为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只有务实,才能细微至千家万户之中,才能对改革的成效获得最可靠的信息。只有务实肯干,才能踏踏实实地完成各项改革工作任务; 只有务实肯干,才能明明白白地了解改革中的障碍;只有务实肯干,才能实事求是地纠正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三、投入到基层实践中去
中国的改革事业之所以能够在前无古人外无借鉴的环境当中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除了解放思想之外,最为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将基层探索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实践基础,从而使得基层的有益探索能够及时上升为国家的政策众所周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安徽小岗村基层探索的成果。这一点在80年代的改革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特别强调要总结基层经验,专门设立了试点司搞试点。体改研究会当时确立了一个规矩, 经常要到基层搞调查研究,开年会最好在取得改革成功经验的地方。过去的成功都不是按照规划,而是群众的首创精神,经过改革实践,总结推广来的。中央只是在改革方案中提出一些原则,指出改革的基本方向,尊重群众的创造,允许群众的创造,宽容改革失败,由下边试、下边闯、下边探索,这就是在改革初始阶段走出的一条路。实际上,真正影响很大的改革,都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出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基层经验,譬如莫干山会议所在的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准确把握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的辩证关系,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驱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群众并为地方政府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整体性的解决方案,成为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和政府自身改革的目标模式。年轻一代要挑起改革的大梁,必须到基层去锻炼过。只有经过基层的锻炼,才能够对中国的国情有深刻的认识。有一些改革措施,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到了基层就会变样,起到一些反作用,这就是不了解基层情况,只听汇报的结果。比如说减税,中央已经屡次宣示并采取措施要减税, 但是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近10个百分点, 这个数字到底说明了什么?必须要听取基层的意见,要作科学全面地分析。因此,改革决策必须了解基层情况,听取基层反馈。对年轻人来说,投入到广阔的基层实践当中去,是增长本领、投身中国改革事业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