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核心保证。金融在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资本的逐利性使得金融的发展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金融工作才不会偏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金融活动在经济实践中极易衍生出高风险等问题,这类问题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被进一步放大。新问题、新因素、新考验的不断出现,对金融体系的发展和稳定形成严峻挑战,克服这些困难,仅依靠市场力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有力的政府调控手段进行统领和监管。因此,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是提高金融决策科学化水平,实现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核心保证。
践行新发展理念,完善金融制度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需要确保金融资源在市场机制下充分流动,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的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的均衡。一方面,给予金融市场内各类金融业态平等的地位,充分激发各类金融业态的繁荣共生。以市场需求为指针,建构广覆盖、有结构差异的银行业体系,给予中小金融机构合理的政策倾斜;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求,提供具有高度适配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充分覆盖各类市场主体,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制度应强化对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并有效覆盖小微民营企业、“三农”发展和精准脱贫等薄弱环节,做到发展中有侧重,发展中有普惠。
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金融市场功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归根结底要依靠金融市场功能来实现,现阶段金融市场功能的完善必须聚焦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来,因为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为此,一是优化信贷市场的间接融资功能,通过对信贷投放导向进行结构性调整,有针对性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对技术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突出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疏通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进入科技研发领域的管道,提高资本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效率。三是促进“金融—财政”功能的深层次联动,金融功能协同财政功能,引导社会融资集中在创新链条上。四是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专项中介服务,为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风险覆盖等提供金融支持。
践行新发展理念,重视金融机构安全,助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强化金融机构的安全,就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并确保外部金融风险不会过度传导至国内。实体经济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在健全宏观审慎监管、提升金融市场透明度条件下进行有序开放。在开放进程中提升金融机构的安全度,是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风险的监管治理应遵循“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原则,完善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增强金融监管的穿透力和辐射力,以更好应对复杂经济金融条件下可能衍生的各类风险。
践行新发展理念,优化金融产品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必须优化金融产品供给体系,将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价值目标锚定在为人民服务上。一是建立起有效的普惠金融产品,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强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通过精准投放的金融服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二是聚焦优化人民生活环境,开发一揽子绿色金融产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助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打通并拓宽绿色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绿色债券、基金、保险、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体系,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三是聚焦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金融产品的针对性,切实壮大农村金融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金融供给目标结构下沉,引导乡村地区经济实现自我有效循环,为农村“输血”和“造血”功能的双重拟合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唐松,系广东金融学院教授)